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牛衣對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章是西漢人,在朝廷為官時,以敢於直言忠諫而得名。據《漢書.卷七六.趙尹韓張兩王傳.王章》記載,他出身寒微,早年還是個窮學生時,和妻子住在長安,生活極為困苦。有一次,王章病得很重,家裡卻連可取暖被子都沒有,只能睡在給牛隻禦寒用的衣物裡。這種牛衣是用亂麻編成。王章覺得自己這次一定好不了了,於是哭著和妻子訣別。王妻聽了丈夫的話,不但沒有同情哀憐他,反而把他罵了一頓,她說:「當今朝廷,有誰的才幹勝過你?現在不過是遭遇那麼一點困苦疾病,你就哭哭啼啼地無法振作,這樣怎麼做得了大事呢?」後來王章果然度過了難關,在元帝時升任為京兆尹。而當初他們夫妻二人在困頓中,病時只能以「牛衣」禦寒的那段故事,後來被濃縮成...
何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未曾、從來沒有。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小子太醫出身,也不知醫死多少人,何嘗怕人告發,關了一日店門。」《紅樓夢》第五五回:「我們何嘗敢大膽了,都是趙奶奶鬧的。」也作「何常」。
為人作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壓著金線刺繡,替別人縫製出嫁時所穿的衣裳。此詩看來是憐惜那個蓬門女子,但有人以為秦韜玉是用女子比喻出身低賤的寒士,他們雖然擁有真才實學,但卻登天乏術,只能默默地辛苦工作,為那些有權勢的人服務,並把他們送上更高的位置。詩人在詩中以「為他人作嫁衣裳」抒寫他們內心的無奈和痛苦,後來「為人作嫁」就被用來比喻徒然為他人辛苦,自己卻得不到好處。
小家碧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樂苑》記載,〈碧玉歌〉是南朝宋汝南王為寵妾碧玉所作,但是因為南朝宋沒有汝南王,所以後人懷疑應是晉朝汝南王。〈碧玉歌〉一共有三首,第一首是說碧玉初長成,就被汝南王看上,可見碧玉長得是多麼美麗啊!第二首是用碧玉的口氣說:我只是出身小戶人家的女兒,長得又不漂亮,實在高攀不上。第三首是說最後碧玉感動於汝南王的真情實意,終於嫁給了他。其中第二、三首的「碧玉小家女」,句中的「碧玉」就是汝南王寵妾的名字,「小家女」則是說明碧玉的出身是小戶人家的女兒,整句的意思是:碧玉是小戶人家的女兒。後來「小家碧玉」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平常人家年輕貌美的少女。
詞不達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用的言詞無法適切表達心意。宋.釋惠洪《石門文字禪.高安城隍廟記》:「蓋五百年而書功烈者詞不達意,余嘗歎息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回:「大凡譯技藝的書,必要是這門技藝出身的人去譯,還要中西文字兼通的才行。不然,必有個詞不達意的毛病。」也作「辭不達意」、「辭不意逮」。
支吾其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支吾」是說話含混不清,搪塞了事之意。如《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馮公問其鄉貫出身,承信言語支吾,似有羞愧之色。」也可重疊成「支支吾吾」,如《兒女英雄傳》第五回:「怎麼問了半日,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你把我作何等人看待?」因此「支吾其詞」就是指用含混的言語帶過,以應付他人。《官場現形記》第二八回:「這黃胖姑一句話在口頭,沒有說出……但是,這句話又不便向時筱仁說明,只得支吾其詞道:『這不過我想情度理是如此。……』」描述黃胖姑有話不敢說,只得含混打發應付。後來「支吾其詞」就用以形容以含混牽強的言語,搪塞應付他人。
知書達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熟讀詩書,懂得禮節。形容人有學識與教養。[例]他出身於書香世家,知書達禮,應對得體。
愁眉苦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愁眉苦臉」的意思是眉頭緊皺,苦喪著臉。形容憂傷、愁苦的神色。一般認為典源可能出自《儒林外史》第四七回。這一篇主要是敘述一個出身大家、學問淵博的人虞華軒的故事。他的父親太守公是個清官,當初在任上時,清苦過日,積了一些銀子。太守公告老還鄉後,即不管家務。虞華軒在家鄉守著幾畝田,看到家鄉五河縣的人都只會奉承彭鄉紳,不然就只看重那些捧著銀子買田的人,沒人把他放在眼中。他心中有氣,便每年叫興販田地的人來,說要買田、買房子,說得差不多了,卻臭罵那些人一頓,不買了,以此尋開心。一日他叫了成老爹來,說要買田,等成老爹把賣主帶上縣,要給成老爹的酬庸也談好了,虞華軒又說不買了。把成老爹氣的愁眉苦臉,只得自己走出...
不著邊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著邊際」原指船在水中央,四邊都靠不了岸。此語見於《水滸傳》。在《水滸傳》第十八、十九回描述了晁蓋等人投靠梁山泊之始末。晁蓋出身於富戶,原在個小村莊擔任村長,仗義疏財,專愛結識天下好漢,凡來投靠者,不論好歹盡皆留住,因而與劉唐、吳用等人成了知交好友。後來晁蓋夥同吳用等七人,在黃泥崗犯了劫案,被官府通緝,幸而有當時尚為官職的宋江通風報信,晁蓋等人才能順利逃脫,並在無處可去的情況下投奔到梁山泊。眾官兵追到梁山泊附近,領兵的何濤見這湖上盡是茫茫蕩蕩的蘆葦,於是先遣數人划著小船前往探路,沒想到這些人就此一去不回。何濤在四邊都不著岸的地方等著,時間一久便起了疑心,於是決定親自帶兵前去查看,不料中了埋伏...
流芳百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三國志》載魏文帝曹丕在甄后過世之後,想要立文德郭皇后,中郎棧潛知道這個消息就上疏說:「歷代帝王治理天下時,因為外有賢臣輔佐,內有賢明的妻子相助,所以國家更加興盛,例如黃帝的元妃嫘祖,舜的后妃娥皇和女英,都是以賢明的美名流傳於世,而夏朝的桀會逃亡到南巢,是因為寵愛末喜,終日飲酒作樂,又暴虐無道,以致亡國;商朝的紂王,在眾臣面前施行炮烙的酷刑,藉以取悅妲己,導致國家滅亡。由這些例子來看,立皇后應該要謹慎,除了出身世族,更要德性賢淑,能管理六宮,虔誠奉侍祖先,述治女教者。後宮和諧,帝王才能專心治理天下。」後來「流芳百世」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美名流傳後世、為人所稱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