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微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卑微、低賤。《紅樓夢》第二九回:「老太太若不留下,豈不叫他們看著小道微薄,不像是門下出身了。」
殫心竭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殫精竭慮」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殫精竭慮」原作「殫思極慮」。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居於香山,自號香山居士。他出身在一個小官僚的家庭,青年時期,由於戰亂而在顛沛流離中度過。長期貧困與居無定所的生活,讓白居易真實體會了人民的痛苦,所以他的文學作品中帶有濃厚的現實主義色彩,極能反應真實的世界。白居易仕宦生涯的前期,可說是一帆風順,二十九歲便登進士,三十二歲任校書郎,後來又被拔擢為翰林學士。在這個時期,白居易有感於自身所見所聞,故深有經世濟民的使命感,〈策林〉七十五篇就在此時寫成。文中白居易針對當時經濟、政治、軍事、文教各方面的弊端提出改革意見,大聲疾呼統治者應以天下之心為心,以百姓之欲為...
斯文掃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斯,此。文,指文化、禮樂制度。語出《論語.子罕》:「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掃地,指破壞殆盡。斯文掃地本指禮樂制度破壞殆盡,後借指文人不顧操守,毫無廉恥。《野叟曝言》第六一回:「數其罪而責之,纔洩得公憤,不至斯文掃地。」《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六回:「我原是讀書出身,不曾學過生意,這不懂是我分內的事。偏是他們那一班人,胡說亂道的,鬧了個斯文掃地。」也作「斯文委地」。
冉伯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思想3 著作4 評價5 參考資料 生平冉伯牛,名耕,字伯牛,春秋時魯國(今山東曲阜)人,生於魯襄公二十九年,卒年不詳。孔子弟子,少孔子七歲,出身貧寒,與冉雍同宗。孔子為魯司寇,行攝相事,曾使伯牛為中都(今山東汶上西)宰。任魯國的中都宰期間,孔子很器重他。孔子周游列國,他始終相隨。孔子周游列國返魯後不久,他得了“惡疾”,從此一病不起,先孔子而死。在患有惡疾時,不願見人。據傳,冉伯牛患的是麻瘋病(古稱“惡疾”或“癩疾”)《淮南子‧精神篇》曰:「冉伯牛為厲」。《論語‧雍也》記載:『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
實不相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開誠布公,不欺騙隱瞞任何實際情形。《儒林外史》第一四回:「實不相瞞,在此選書,東家包我幾個月,有幾兩銀子束修,我還要留著些用。」《文明小史》第一九回:「好漢不論出身低,實不相瞞,我這賤內,就是這裡頭出身。」
氣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性情、秉性。通常指天生的才質或表現在言行舉止上的個性特點。[例]她出身於書香世家,氣質清麗高雅。
狗眼看人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為人勢利,看不起別人。如:「你可別狗眼看人低,人家可是正統科班出身的喔!」
關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年出版 ISBN 978-7-5034-2022-1)第二章 關羽的家教及青少年時期 第四節 關羽出身 生辰之辨。,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劉備勢力的重要將領。關羽最為特殊之處是其倍受中華文化歷代推崇,由於其忠誠和勇武的形像,多次被後代帝王褒封,直至“武帝”,故也被稱為關聖帝君、關帝君、關帝等。儒教奉為五文昌之一,又尊為「文衡聖帝」,道教奉為「協天大帝」、「翊漢天尊」。中國佛教界奉其為護法神之一,稱為「伽藍菩薩」。民間由於《三國演義》等傳統作品的影響,普遍認為關羽與劉備、張飛是結誼|結義兄弟,關羽排行第二,故又俗稱其為關公、關...
身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指個人的出身、職業、資格或社會地位等。如:「身分證」、「身分暴露」、「已婚身分」。《初刻拍案驚奇》卷二:「敢是做過了娼妓一番,身分不比良家了。」《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六:「只勾有兩年光景,把一個大財主,仍舊弄做個漁翁身分,一些也沒有了。」《紅樓夢》第五七回:「幸他是個知書達禮的,雖有女兒身分,還不是那種佯羞詐愧,一味輕薄造作之輩。」
李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續了四十多年,內容上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封建社會發展的必然過程。一、出蜀以前(701-725年)李白出身豪商,自幼生長在今四川江油縣附近,舊彰明縣青蓮鄉。出峽前遊過成都和峨眉。二、循江東遊到離開安陸(725-735年)李白二十五歲出蜀,目的就是訪道、求友和遊覽山水。他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說:「以為士生則桑弧蓬矢,射夫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方之志,乃仗去國,辭親遠遊」,是很有抱負的。他離開長江三峽東下,經荊門、江夏、到潯陽登廬山;訪金陵,遊揚州,浪跡吳、會之間;再回舟上,由江夏泝漢水,過襄樊,走臨汝,其間曾與孟浩然相遇;又...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