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依樣加以模擬、學習。[例]仿照、模仿、仿冒
布魯納(Jerome_S._Bruner)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真實」。他認為人們以敘說過程中所要探索的「心理真實」,來決定將片斷的經驗置於具連貫性與整體性的脈絡中加以獲得。文中他提出人們的心理會透過文化產品(如語言和其他符號體系)的調解,建構出其對真實的意識。他特別集中將敘事的理念視為這些文化產品之一。布魯納詳細說明敘事研究的十種特徵:歷時性:指在時間序列上,對事情的描述,此時間非鐘錶上的時間,而是人類的時間。特殊性:敘說中的特殊事物,用來參照用。儘管有些事件可能處於含糊籠統的狀態。意圖的必要性:為了與故事中的事件有合理的關連,主角必須被賦予特定的意圖,以便能說明事件發生的理由,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紙將碑刻、銅器、甲骨等器物上的文字或圖案摹印出來。方法是先在物體表面蒙上一層棉紙或宣紙,用髮束、木槌等均勻輕拍拓紙,再用布包蘸墨或顏料加以打印,以顯出所欲摹印的文字或圖像。[例]拓印、拓本
個案研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命題結合成關係之一種方法。5.解釋研究發現之規準:已至少要有兩個對立之命題,然後根據不同之組型資料加以解釋,較為完備。 研究步驟個案研究常以單一個案進行研究,強調的是深度分析。個案研究通常採取之步驟有以下五項:1.敘述目標:包含直接要研究之單位,以及其特徵、關係與歷程。2.設計研究途徑:選取研究單位及可用之資料,並設計蒐集資料之方法。3.蒐集資料:個案研究蒐集資料之來源有亮相:(1)文件應用(2)檔案紀錄(3)訪談或晤談(4)直接觀察(5)參與觀察(6)人工製品4.組織資料:統合成一完整結構之研究單位5.撰寫結果報告並...
的感覺形式(例如聽覺、視覺),由感覺記憶接收。由於感覺記憶所儲存持有訊息的時問非常短暫,有些訊息能被加以注意,而進一步得到短期記憶的儲存與處理。接著,在短期記憶中接受處理的一些訊息被運送傳遞至長期記憶,長期記憶通常須藉由複誦(rehearsal),而這與訊息在短期記憶中的處理過程(複誦量及記憶的痕跡強度)兩者之間有直接關係。多重儲存模型中的訊息,可從一種儲存轉栘到另一種,因此亦能解釋感覺記憶中的訊息可快速傳遞至短期記憶,而短期記憶中得到複述的材料也能傳遞至長期記憶。 參考文獻李素卿譯(2004)。認知心理學 Cognit...
津津有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毛以遂〈曲律跋〉(據明.王驥德《曲律》引)余不諳詞法而酷好詞致,猶憶弱冠之年,侍先君子山陰署中,獲同王伯良先生研席。先生於譚(藝)1>之暇,每及詞曲,津津乎有味其言之。余間舉古傳奇若雜劇中瑕瑜處相質,先生輒頤解首肯,謂可與言曲。先生於此道故本夙悟,加以精探逖攬,自宮調以至韻之平庂,聲之陰陽,窮其元始,究厥指歸,靡不析入三昧。 〔注解〕 (1) 譚:談論藝術。譚,同「談」。,本為「執」之異體,疑當作「藝」。
佛洛依德(Freud)意識三層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在層次上處於「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無法時時察覺,但只要稍加注意,藉由「專心專注」的聯想的方式加以回憶,就可將它帶入意識中,變成可知覺的意識現象。2.前意識是種「經驗」與「記憶」,但一時突然無法想起。由於經驗或記憶的屬性有苦有樂,因此佛洛依德認為,個體存有一種壓抑痛苦經驗的內在力量,使其進入潛意識而不再想起。例如我們對於特定經歷或特定事實的記憶,平時並不會一直意識其存在,但在必要時或出現相關線索時,便能突然想起。彷彿像啟動開關一樣觸動。(3)潛意識:「本我」、「超我;」所在之處1.佔據心理境界絕大部分,卻永遠無法察...
凱勒(J._Keller)ARCS動機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習動機理論(如:Gagne,Bruner,Bandura,Weiner 等人之理論)作一個演繹分析復加以歸納而成。因此ARCS 模式整合了我們已知的許多動機理論,動機理論的提出在於強化系統化的教學設計,使教材的設計更能符合激勵學習者的參與及互動,並提供了理論的組織與實務的應用。 ARCS模式的要素引起注意(Attention)─吸引學生的興趣和刺激學生的好奇心。教學策略─提供變化性激發求知需求擅用詢問技巧切身相關(Relevance)─滿足學生個人的需求和目標,使他產生積極學習態度。教學策略─聯結熟悉事物學習目標為主配合...
摧枯拉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已枯朽之事物加以摧毀,比喻摧毀虛弱勢力極為容易。語本《漢書.卷一三.異姓諸侯王表》。後用「摧枯拉朽」比喻極容易做到,毫不費力。
仁至義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密切相關的田舍及溝渠,最後並祈禱昆蟲不要來作亂。這樣完備的儀式非但祭祀農神,連帶對農耕有益的事物都加以回報,已是「仁之至,義之盡」,各面方都照顧到了。後來「仁至義盡」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對他人盡最大的努力關懷照顧。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