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02.029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獨行。《新五代史》有一行傳,記志行高潔的士人
靡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頹廢淫蕩。《韓非子.十過》:「此師延之所作,與紂為靡靡之樂也。」《聊齋志異.卷二.鳳陽士人》:「音聲靡靡,風度狎褻。」
排難解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推辭,堅持不肯接受。於是平原君設宴款待,準備以黃金千兩用祝壽名義送給魯仲連。魯仲連笑著對平原君說:「士人之所以為天下人所敬重,是由於為人排解禍患、困難、紛爭,而不求報酬。如果要求有所報酬的,那是商人的行為。」於是堅持不拿千兩的黃金,並辭別平原君,離開了趙國。後來「排難解紛」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為人排除危難,解決紛爭。
悲憤填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義憤填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義憤填膺」係由「義憤」及「填膺」二語組合而成。 「義憤」見於《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列傳.序》,〈逸民列傳〉是記敘東漢時品行高節、隱居不仕的人,作者范曄在序中寫明為這些人立傳的原因。西漢末年時,王莽篡位,士人內心都充滿了「義憤」,卻無法表達出來,見到傳統文化被破壞殆盡,都不願再出來為國家盡力,紛紛隱居起來。即使後來漢光武帝禮聘他們,也不願意出仕,更不用說到了東漢中後期,小人當道的時候了。這種高尚的品行是值得為他們立傳的。 「義憤」是指士人見到漢室衰微,以致王莽有機可乘,奪取政權,心裡充滿了正義的憤怒。 「填膺」則見於唐.高適〈餞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嶺...
秤斤注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斤計兩,形容人氣度狹窄,只注重小節。《朱子語類.卷一○九.論取士》:「那時士人所做文字極粗,更無委曲柔弱之態,所以亦養得氣宇;只看如今秤斤注兩,作兩句破頭,如此是多少衰氣!」
蘇門四學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久出知潁、汝二州。在潁州得到蘇軾死訊,舉哀行服。自蘇軾、蘇轍、黃庭堅、晁補之相繼去世,張耒獨存,士人均向他問學。張耒文風,源于三蘇,主張文理並重,平易舒坦。對南宋詩人學習唐調,開了風氣。風格與柳永、秦觀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風流子》等。資料來源:綜合整理自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106082707336http://www.chiculture.net/0412/html/b01/0412b07.htmlhttp://www.ch...
效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不衡量本身的條件,而盲目胡亂的模仿他人,以致效果很壞。參見「東施效顰」條。唐.王維〈西施詠〉:「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聊齋志異.卷二.鳳陽士人》:「此市井里巷之謠,不足汙君聽;然因流俗所尚,姑效顰耳。」
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性理之學。宋代儒家學者以傳道為使命,注重闡釋經義,兼談性命,並轉化禪、道思想精華和修養方式所產生的學派。元代時衰落,明朝又再度興起。王陽明繼承陸九淵的學說,並發揚光大。但後來只知言心言性,而欠缺實踐,流於空談。[例]宋代興盛的書院制度有助於士人鑽研發揚理學。 △道學、性理學、宋學
司馬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今人以儉約而遭譏笑,實在是要不得的。他又說,近幾年來,風俗頹弊,講排場,擺闊氣,當差的走卒穿的衣服和士人差不多,下地的農夫也腳上穿著絲鞋。為了酬賓會友「常數月營聚」,大操大辦。他非常痛惡這種糜爛陋習,為此,他慨歎道:「居位者雖不能禁,忍助之乎!」其二,提倡節儉美德。司馬光讚揚了宋真宗、仁宗時李亢、魯宗道和張文節等官員的儉約作風,並為兒子援引張文節的話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告誡兒子這句至理名言是「大賢之深謀遠慮,豈庸人所及哉。」接著,他又援引春秋時魯國大夫御孫說的話:「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接著,他對道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德性的士人。《說文解字.毋部》:「毐,士之無行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