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3.74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義滅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密謀殺害桓公而自立為國君,引起人民不滿而導致國內不安。州吁的親信石厚就去問他的父親石碏,要怎麼做才能安定民心、鞏固王位。石碏曾經是衛桓公的重臣,很受到人民的尊敬,當石厚來請教的時候,他說:「只有覲見周天子才能安定君位。」石厚又問:「如何才能覲見天子呢?」石碏說:「陳桓公正受到周天子的寵信,而現在陳國和衛國的關係非常和睦,因此如果去拜訪陳國的國君,請他向周天子請示,必定可以得見。」於是石厚就跟隨著州吁到陳國。這時石碏暗中派人告訴陳桓公:「衛國領土狹小,而我已經年老了,不能有所作為。州吁和石厚就是殺了我國國君的人,請你們趁這個機會處置他們。」陳國人就把他們抓起來,請衛國人親自來處置二人。衛國派右宰...
唐山過臺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六死、三留、一回頭」:這句俗語道出渡臺的危險性,比喻在十個渡臺移民之中,最後只有約三分之一的人能平安定居臺灣。「過番剩一半,過臺灣無得看」:番在當時指的是南洋地區,去南洋的人,大概有一半的存活率;至於到臺灣的人則是前途未卜,根本不敢聞問。(註3) 參考書目註1. 吳密察監修,《台灣史小事典》(台北:遠流,2012四版),頁34。註2. 魯鼎梅纂修,《重修臺灣縣志‧卷二》註3. 戴寶村,〈唐山過臺灣 〉〈先民度海而來的歷史見證 關津澎湖〉 http://www.rhythmsmonthly.com/?p=2168唐山過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平安、安定。如:「安康」、「康樂」。《書經.益稷》:「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分崩離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沒有禍亂,就不會傾覆。如果他國的人民不服,那就以德行感化他們,使他們來歸。他們來歸之後,就要使他們安定。如今你們兩人輔佐季氏,不能德化他國的人民,邦國分裂瓦解,無法保全,反而要在國內動兵征伐。我怕季氏的憂患,不是遠在顓臾,而是近在朝中啊!」後來「分崩離析」這句成語從原文中摘出,就用來形容國家或集團的分裂瓦解。
痛心疾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心合力相互友好,不但訂立盟約,還結為姻親來加深兩國關係。後來晉國發生動亂時,也全靠穆公幫助才得以安定,這是穆公對晉國的恩惠。而我們晉文公回國即位後,就親自戴盔披甲,歷經重重艱險,征服了東方諸侯國,並帶他們來聽從秦國,這也已足夠用來報答穆公的恩澤了。晉文公辭世後,秦國發兵侵襲與晉國同盟的鄭國和滑國,引發了殽之戰,秦軍因而才會在殽山谷中計被晉國殲滅。從此之後,秦國就一面聯楚抗晉,又一面和晉國多次交戰,陸續爆發了令狐之戰、河曲之戰、輔氏之戰等。兩國從此斷絕往來,這些都是秦國應該負責的。雖然如此,晉國還是希望和秦國恢復邦交,...
安居樂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漢書.卷九一.貨殖傳.序》:「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子弟之學不勞而能,各安其居而樂其業。」謂人民生活安定和樂,且喜好自己的工作。《後漢書.卷四九.仲長統傳》:「安居樂業,長養子孫,天下晏然,皆歸心於我矣。」《醒世恆言.卷六.小水灣天狐詒書》:「一家正安居樂業;不想安祿山兵亂,潼關失守,天子西幸。」也作「樂業安居」、「安土樂業」、「安家樂業」。
苟且偷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卷,內容主在懲秦之失,並對漢初君主提出各項治安策。賈誼在書中論到天下情勢,認為很多人都說如今天下已經安定,只有自己敢冒大不韙,說天下尚未安定。他又認為這些人並非愚者,看不清天下大勢,只是為了阿諛諂媚皇帝,所以故意說出和違背事實的話。這種行為,就好比把火放在木柴下面,然後躺在木柴上面,只因火尚未燒到,就覺得安,這是貪圖眼前的安逸,不顧將來可能發生危難的做法。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苟且偷安」,用來形容得過且過,只圖眼前安逸,不顧將來。
後,隨父母遷居至德國,母親也改嫁於一位猶太醫生,但也因為如此,使他在身分上引起了困擾。而後因為歐洲不安定,在1939年時歸化美國,也才更名為Erik Erikson。他根據自身人生經驗及多年從事心理治療觀察所見,發展出心理社會發展理論。艾里克森社會心理發展階段是根據艾里克‧艾里克森描述,將正常人的一生,從嬰兒期到成人晚期,分為8個發展階段 。在每個階段,個人都面臨、並克服新的挑戰。每個階段都建築在成功完成較早的階段任務的基礎之上。如果未能成功完成本階段的挑戰,則會在將來再次造成問題。1950年代,艾里克‧艾里克森創立這個...
開源節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入等級來徵收賦稅,納入國庫以資利用,則是國家財貨的流通方式。所以英明的君主必須謹慎地維持這方面的和諧安定,節省不必要的支出,盡量開發其他財源,並時時考量調整各項收支,這樣天下就會富足,君主也不用為財政問題而煩惱了。後來「開源節流」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開發財源,節省支出,以儲蓄財力。
不約而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史記.卷一一二.平津侯主父列傳.主父偃》載,漢武帝時,朝中兩位大臣嚴安和徐樂上書,文中對秦朝的滅亡有所評論。他們認為秦始皇在取得政權後,不但沒有體恤民情,予民休息,反而好大喜功,不斷發動戰爭,造成社會更加不安定,賦稅更加的沉重,民不聊生,屍骨遍地。於是在秦始皇死後,天下群雄並起,紛紛領兵抗秦。而這些豪傑之士其實原只是一般的平凡百姓,非王公貴族之後,沒有任何權勢,也沒有精良武器,這些人之所以「不謀而俱起,不約而同會」,是因為秦的苛政使民心思變,叛軍的勝利完全是時勢所趨。此處「不謀而俱起,不約而同會」,指沒有事先商量就一起行動,沒有事先約定就一起會合,後來「不約而同」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