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49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孤掌難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先秦集法家思想之大成的《韓非子》,在〈功名〉篇中提到:明君要立功成名必須建立領導的威勢以獲得天下大眾的擁護愛戴,其地位才能安定崇高,而人臣也才能把握所長盡所能為國盡忠。如果能如此,地位尊崇的國君就能掌控忠臣做事,國家必然長治久安,而且君臣的關係名實相符,如影隨形,彼此意願相通,各盡本分。所以說人君最大的憂患在於無人呼應,就好像用一個巴掌鼓掌,怎麼樣也發不出聲音。後來文中的「一手獨拍,雖疾無聲」,就演變成為「孤掌難鳴」這個成語,比喻人孤立無助,不能成事。
以身試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漢書.卷七六.趙尹韓張兩王傳.王尊》載,漢代王尊,是位廉潔奉公、處事嚴明、不畏豪強的官吏。在他小時候父母親過世後,就跟著伯、叔父,以幫人牧羊維生。他十分好學,牧羊之餘,熟讀史書,日後也因此而有機會擔任官職。元帝時,他被擢升為安定太守,一上任就發出公告給所屬縣衙,告誡官吏要以身作則,當人民的表率,革除貪婪鄙陋的惡習,明察謹慎的盡守職責,不要無視法律尊嚴,而親身去試探。後來「以身試法」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無視於法律的制裁而故意犯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運轉、運輸。《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給京師。」《漢書.卷五二.韓安國傳》:「又遣子弟乘邊守塞,轉粟輓輸,以為之備。」
武則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她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能夠排除萬難,在統治長達半個世紀的年代,形成強有力的中央集權,社會安定,經濟發展,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革除時弊,發展生產,完善科舉,破除門閥觀念,不拘一格任用賢才,順應歷史潮流,大刀闊斧改革的歷史功績相比,難以同日而語。歷史功績,昭昭於世。誠如宋慶齡對她的誠懇評價:武則天是“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政治家”。她的歷史功過,恰如她給自己立下的那塊“無字碑”一樣,只能由歷史去作出評論和判斷。 參考資料http://www.chiculture.net/php/frame.php?id...
一箭雙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事 長孫晟,字季晟,南北朝周時洛陽人。他很聰敏,又有軍事學識和本領,特別善於射箭。北周的皇帝為子安定北方的少數民族突厥人,決定把一位公主嫁給突厥國王攝圖。為了安全起見,派長孫晟率領一批將士護送公主前往突厥。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到了突厥。突厥國王攝圖大擺酒宴。宴請長孫晟。酒過三巡,按照突厥的習慣要比武助興。突厥國王命人拿來一張硬弓,要長孫晟射百步以外的銅線。只聽得“格勒勒”—聲,硬弓被拉成彎月,一枝利箭“嗖”地一聲射進了銅錢的小方孔。“好!”大家齊聲喝彩。從此攝圖對長孫晟非常敬重,留他在突厥住了一年,並經常讓他陪著自己一...
安身立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安身,得以容身。立命,精神安定。安身立命指有了容身之處,生活有著落,精神上有所寄託。《水滸傳》第二回:「那裡是用人去處,足可安身立命。」《文明小史》第三七回:「你們正在青年,須要曉得安身立命的道理。」也作「立命安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安定、安撫。《書經.周官》:「司徒掌邦教,敷五典,擾兆民。」漢.孔安國.傳:「以安和天下眾民,使小大皆協睦。」宋.王安石〈原教〉:「善教者浹於民心,而耳目無聞焉,以道擾民者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安定國家的力量、根本。《國語.晉語五》:「夫不忘恭敬,社稷之鎮也。」
2.安定。《國語.晉語七》:「柔惠小物,而鎮定大事。」《史記.卷八.高祖本紀》:「鎮國家,撫百姓。」
通權達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劉備接受推舉後,立刻上書獻帝,說明現今國家局勢動盪,逆臣曹操當道。如果一時權宜所作的處置,可以使國家安定,即使是赴湯蹈火,也不會推辭。所以順應眾人的建議,接受印信。後來「通權達變」這句成語就是用來指不墨守常規,根據實際情況作適當的處置。
天經地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左傳》記載:魯昭公二十五年的夏天,叔詣和晉國趙鞅、宋國樂大心、衛國北宮喜、鄭國游吉等在黃父會盟,商討安定王室的事情。趙鞅令諸侯的大夫們給周天子輸送糧食,準備好戍守的將士,並說:「明年將要送天子回王城。」子太叔游吉進見趙鞅,趙鞅問他揖讓進退的禮節。子太叔回答:「這是儀,不是禮。」趙鞅再問:「那什麼叫做禮呢?」子太叔回答說:「我曾聽先大夫子產說過:『禮,是上天的規範,大地的準則,人民的行事依據。』天地的規範準則,人民就加以效法。」後來「天經地義」這句成語,就從《左傳》文中「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演變而出,指天地間原本如此而不容改變的道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