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攖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境平和,不為外境所動。《莊子.大宗師》:「其為物,無不將也,無不迎也,無不毀也,無不成也,其名為攖寧。」
莫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朋友要好,彼此心意相契合。如:「同窗三年,我們已形同莫逆。」《莊子.大宗師》:「子桑戶、孟子反、子張琴三人相與友,曰:『孰能相與於無相與,相為於無相為。孰能登天游霧,撓挑無極,相忘以生,無所終極。』三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友。」明.陸世廣《西臺記》第一齣:「今朝把臂通談笑,又何日再圖傾倒。惟願取兩情莫逆,千秋共表。」
淒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寒涼。《莊子.大宗師》:「淒然似秋,暖然似春。」唐.羊士諤〈臺中遇直晨覽蕭侍御壁畫山水〉詩:「蟲思庭莎白露天,微風吹竹曉淒然。」
師心自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師心自用」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莊周是戰國時候的思想家之一,其人生觀崇尚自然無為,逍遙自得,而政治觀則主張無為而治,與老子同為道家思想的宗師,著有《莊子》一書。這篇〈齊物論〉主要在表達莊子的宇宙觀及其對人、事、物的認知。莊子認為不論萬物外在的環境和形式如何變化,都有一個真實的力量在主宰著萬物,不會隨著外在的變遷而增減。人一出生下來,就是稟受著自然的變化,但是人卻執著於自我,與外物互相摩擦、衝撞;到處奔走馳驅,終身勞苦忙碌而疲困,卻不能停止,甚且不知道自己的歸宿何在,這不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嗎?人生在世,難道都是這樣的昏昧、糊塗嗎?人類所以如此昏昧的原故,就在於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成見作為...
金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闢了「三劍樓隨筆」專欄。1957年開始創作《射鵰英雄傳》,為金庸打響名號的一部"天書",奠定了新武俠宗師的地位。1959年創辦了《明報》,《神鵰俠侶》也開始在《明報》連載。之後陸續有《倚天屠龍記》、《鴛鴦刀》、《白馬嘯西風》、《連城訣》、《天龍八部》、《俠客行》、《飛狐外傳》寫作刊登於報紙。1967年香港爆發「六七暴動」,《明報》成為左派分子重點襲擊目標。同年在馬來西亞及新加坡創辦《新明日報》、在香港創辦《明報周刊》、亦創作《笑傲江湖》。直到1969年開始發表顛峰之作《鹿鼎記》。隔年創作《越女劍》,也開始起首修訂武俠小說...
相呴相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泉水乾涸,魚兒用吐沫互相沾溼。語本《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後比喻人同處困境中時,以微力相互救助。
濡沫涸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相濡以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相濡以沫」出自於《莊子.大宗師》。莊子說明人的生死有如日夜交替一般,自然而然,所以理想的生活並非刻意能追求的。我們往往以為和人親密相處、苦難相助,就是理想。但是哪裡知道那就像離了水來到陸地的魚兒一樣,為了存活,相互用口沫來潤溼對方,雖然好像很親密,卻怎麼樣也不如當初仍在水中,互相不認識時的快樂。「相濡以沫」從原文摘出,比喻同處於困境,互相以微力救助。
坐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莊子.大宗師》:「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指靜坐時,物我兩忘,與道冥合。唐.孟浩然〈遊精思題觀主山房〉詩:「漸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
大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大概、大要。《莊子.大宗師》:「未可知也,我為汝言其大略。」《紅樓夢》第四八回:「我雖不通,大略也還教得起你。」
附贅懸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贅、疣,皆為人體多餘之組織。「附贅懸疣」比喻多餘而毫無用處的東西。《莊子.大宗師》:「彼以生為附贅懸疣。」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鎔裁》:「駢拇枝指,由侈於性,附贅懸疣,實侈於形。」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