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化險為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統外一十八州牧守,羈縻反覆,歷代不賓,皆受首請罪,願為臣妾。嘉其自新,俾守厥舊。商農漁樵,各復其業;耋鰥寡,各安其宅。變氛沴1>為陽煦2>,化險阻為夷途3>。五嶺之人,若出元泉而觀白日,如蹈烈火而蒙寒冰。書上聞,優詔嘉焉。公卿百辟,將校耆艾,咸願歌頌勛烈,以銘於石。 〔注解〕 (1) 氛沴:疫厲、禍害。沴,音ㄌ|ˋ,惡氣、災病。 (2) 陽煦:光明、溫暖。煦,音ㄒㄩˇ。 (3) 夷途:平坦的道路。夷,平坦。
撥亂反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匡亂反正注音︰ㄎㄨㄤ ㄌㄨㄢˋ ㄈㄢˇ ㄓㄥˋ漢語拼音︰kuāng luàn fǎn zhèng釋義︰即「撥亂反正」。見「撥亂反正」條。 01.《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仲尼禮廢樂崩,追脩經術,以達王道,匡亂世反之於正,見其文辭,為天下制儀法,垂《六藝》之統紀於後世。」 02.清.袁枚《隨園隨筆.卷上.諸史上.釋孔子世家》:「『周室既衰,孔子追修經術,以達王道,作《孔子世家》第十七。』其意以諸侯之得世其家者,以其知有天子,而能匡亂反正也。」 參考詞語︰反正撥亂注音︰ㄈㄢˇ ㄓㄥˋ ㄅㄛ ㄌㄨㄢˋ漢語拼音︰fǎn zhèng bō luàn釋義︰即「撥亂反正」。見「撥亂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去冠紮髮,穿著喪服,以示哀。同「絻」。《禮記.檀弓上》:「公儀仲子之喪,檀弓免焉。」
不辨菽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菽,就是豆子。麥,則是麥子。兩者都是很普通的農作物,而且形狀完全不同,極容易分辨。如果一個人連豆子、麥子都無法分辨,就是形容這個人非常無知,連基本的常識都沒有。這句成語出自《左傳.成公十八年》。當時晉國發生政爭,貴族大夫欒書、中行偃為了爭奪政權,先殺了受到厲公親信的胥童,然後又殺了厲公,立襄公的曾孫周子為國君,是為晉公。周子時年才十四歲,根本無法親政,且有年長的哥哥,但欒書等人為了掌握政權,把周子當成傀儡,就稱讚周子十分聰明,並詆毀他的哥哥,說他十分無知,連豆子和麥子都沒辦法分辨,這樣的人怎麼可以做國君呢?後來「不辨菽麥」這句成語被用來形容人愚昧無知。亦用來比喻缺乏常識或判斷能力。
警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告誡以使人注意。《文選.潘岳.亡詩》:「悵怳如或存,周遑忡警惕。」《紅樓夢》第八二回:「先將『可畏』二字激發後生的志氣,後把『不足畏』三字警惕後生的將來。」也作「儆惕」。
馬首是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注解〕 (1) 荀偃:?∼西元前554,字伯游,春秋時晉國大夫。厲公時為佐上軍,與欒書弒厲公。公時將中軍,攻秦伐楚。平公三年,齊伐魯,偃帶兵援魯,敗齊師,卒於歸途。謚獻。 (2) 雞鳴而駕:駕,駕車出發。指軍隊在雞鳴時,天一亮就駕車出征。 (3) 塞井夷竈:填井毀灶,而後進軍,以表示不勝不返的決心。竈,同「灶」,以磚土或石塊砌成,用來生火烹飪的設備。見「塞井夷灶」。
死有餘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宋.無名氏《李師師外傳》:「惟是我所竊自者,實命不猶,流落下賤,使不潔之名,上累至尊,此則死有餘辜耳。」
珊珊來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 李夫人:生卒年不詳,漢中山人,漢武帝寵妃,李延年之妹。容貌美麗,善於歌舞。早卒,武帝曾作賦念。 (3) 方士:研究神仙、祈禳等法術的人。 (4) 帷帳:帳幕。 (5) 還幄:回到帳幕。幄,音ㄨㄛˋ。 (6) 就視:靠近觀看。 (7) 樂府:漢武帝置,為掌管音樂的機關,職掌製定樂譜,採集民間詩歌以入樂,並負責訓練樂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歲數、年數。如:「年齡」、「高齡」、「婚齡」、「學齡」。晉.左思〈離贈妹〉詩二首之一:「自我不見,於今二齡。」唐.楊烱〈王勃集序〉:「嗟乎促齡,材氣未盡,歿而不朽,君子貴焉。」
袖手旁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滿身大汗,連指頭都流血了,偏偏技巧嫻熟的工匠卻只能縮起手來在旁邊閒著觀看,(不能幫上忙)。」意思是哀先生的才能出眾,卻不能得到重用;我輩平凡庸俗,卻在朝為官。 解釋縮起手來在旁觀看,絲毫不過問。 相似詞、相反詞 相似詞束手旁觀、冷眼旁觀、作壁上觀、不聞不問 相反詞挺身而出 例句袖手旁觀是無濟於事的,我們得做點行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