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9.405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親慕的情緒或親密的感情。如:「同胞愛」、「親子之愛」。《禮記.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
不能自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法控制自己激動的情緒。唐.盧照鄰〈寄裴舍人遺衣藥直書〉:「殷揚州與外甥韓康伯別,慨然而詠『富貴他人合,貧賤親戚離。』因泣下交頤,不能自已。」
洪水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會常做惡夢、腦海時常出現災難的場景、可能開始不敢搭飛機,嚴重者甚至不敢乘坐交通工具,或是產生痛苦的情緒,像是罪惡感、焦慮、憂鬱等等,在行為治療中,洪水法常用於治療焦慮相關的疾患、恐懼症、過度強迫性行為、創傷後壓力疾患(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曠野恐懼症等。(註一)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現場洪水法、想像洪水法英文關鍵字:in vivo flooding . imaginal flooding 參考文獻 註一:Gerald Corey(2009).諮商與心理治療 理論與實務(八...
扼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手握腕,以表示內心的情緒:(1)失意的樣子。《醉醒石》第一四回:「故寒窗扼腕,靜舍悲歌,便做出三上書,幾叩門根柢。」(2)憤怒的樣子。《戰國策.燕策三》:「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之日夜切齒拊心也,乃今得聞教。』」《舊唐書.卷一八七.忠義列傳上.王義方》:「姦臣肆虐,足使忠臣抗憤,義士扼腕。」(3)表示得意、振奮。南朝梁.劉孝標〈廣絕交論〉:「見一善則盱衡扼腕,遇一才則揚眉抵掌。」唐.白行簡《李娃傳》:「扼腕頓顙而登,乃歌『白馬』之詞。」(4)表示同情與惋惜。《螢窗異草.秦吉了》:「不意妾半途折翼,致姊竟遭爍金,負屈重泉,良堪扼腕。」《文明小史》第四一回:「人家知道他於這個小兒子鍾愛特甚,見了面都著實代為扼腕。」也作「搤腕」。
情不自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不由自主,不能自己反義:不為所動,無動於衷辨似: 「情不自禁」及「不由自主」都有不能抑制自己的意思。 「情不自禁」側重於情緒上的無法控制;「不由自主」側重於身體上的無法控制。 情不自禁 不由自主 辨似例句 ○ ㄨ 當我看到書裡有趣的地方,往往~地笑出聲來。 ㄨ ○ 似乎警覺到有種危險的存在,他~地放慢了腳步。
歸因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功和失敗結果的主要原因之特性加以認識。在此同時Weiner(1980)也發現,歸因會影響對於事件的情緒反應,例如驕傲或是羞恥感;也影響對於未來結果的預期,事件結果之歸因的穩定性向度的不同可能使個體產生對於未來不同的結果預期(Gredler,1997)。(引自蔡育嫺,2008) 溫納的三向度歸因論(引自張春興,2001)  根據對以往心理學家們行為後歸因理論的比較分析,溫納提出了以驗證三個假設為目的的三項度歸因論:個人對自己在某種情境下所表現的行為存有自求瞭解的動機。解釋自己行為後果時個人所做的歸因是複雜且多向度的。個人...
認知治療法(cognitive_therapy)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要概念1. 自動化思考:自動化思考是指自動反射性的內在對話,即某刺激會自動引發個人獨特的想法,並影響情緒反應,此思考無好壞之分。若此思考會造成不適應的情緒和行為,即為不良適應信念,會導致憂鬱,並形成認知扭曲。對個案造成困擾。2. 認知扭曲:認知扭曲指個體會以自我抗拒、自我貶低的方式來駁斥客觀事實,產生錯誤的邏輯,對外在刺激加以推論時,會產生系統性的錯誤和不正確結論。具有很多形式,包含隨意推論、過度概括化、擴大或貶低等。在諮商歷程中,個案需學習辨識出...
建構效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建構效度(construct validity)建構效度是指一個測驗能夠測量某一個理論的建構程度。在心理學上常使用建構的例子,例如:學業性向、機械理解、語文流暢、焦慮、內向外向、動機智力、情緒穩定等等,都是心理學理論的構念或假設性的概念。建構是心理學者為了分析或解釋人類的內外在行為,對個人行為特質的一種假設,然後由受測者對測驗工具所作的行為反應,據以推測其是否具有這些特質。建構效度的分析,需要從許多不同的資料來源,依據邏輯及經驗來分析。其方法與技術,通常有以下幾種:1.相關檢定:如果某測驗依據心理學或教育學的某一種理論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控制、使安定。如:「穩住情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文體名。一般與「文」相對。指以精粹而富節奏的語言文字來表現美感、抒發情緒的藝術性作品。《文選.陸機.文賦》:「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唐.白居易〈與元九書〉:「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