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4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摧堅陷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挫敗強敵,攻破堅陣。《南齊書.卷三○.桓康傳》:「隨世祖起義,摧堅陷陣,膂人絕人,所經村邑,恣行暴害。」宋.陸九淵〈葛致政誌〉:「公善用長戈,慷慨徇義,……摧堅陷陣,未嘗有所避。」也作「摧鋒陷陣」。
|
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則。《論語.陽貨》:「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史記.卷一一八.淮南衡山列傳.淮南厲王》:「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霧露病死,陛下為有殺弟之名,奈何?」
|
鏡花水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方袍大達法師元秘塔碑銘〉:「空門正闢,法宇方開。崢嶸棟梁,一旦而摧。水月鏡像,無心去來。徒令後學,瞻仰徘徊。」
02.《景德傳燈錄.卷一四.石頭希遷大師》:「三界六道,唯自心現,水月鏡像,豈有生滅。」 參考詞語︰水月鏡花注音︰ㄕㄨㄟˇ ㄩㄝˋ ㄐ|ㄥˋ ㄏㄨㄚ漢語拼音︰shuǐ yuè jìng huā釋義︰猶「鏡花水月」。見「鏡花水月」條。
01.《再生緣.第六七回》:「水月鏡花空好看,不過是,今生如此算收梢。」
|
心曠神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據《范文正公文集.卷三》引)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慨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1>,波瀾不驚,上下天光2>,一碧萬頃3>,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4>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5>,靜影沈璧6>,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7>神怡8>,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注解〕
(1) 春和景明:春風和暖,陽光明亮。
(2) 上下天光:天光和湖光相映照。
(3) 一碧萬頃:形容碧綠的天空或水面遼闊無際。
...
|
所向披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向披靡」條。
01.《後漢書.卷八○.文苑列傳上.杜篤》:「師之攸向,無不靡披。」 參考詞語︰所向摧靡注音︰ㄙㄨㄛˇ ㄒ|ㄤˋ ㄘㄨㄟ ㄇ|ˇ漢語拼音︰suǒ xiàng cuī mǐ釋義︰猶「所向披靡」。見「所向披靡」條。
01.《宋書.卷四七.孟懷玉列傳》:「于時逆徒實繁,控弦掩澤,龍符匹馬電躍,所向摧靡,奮戈深入,知死弗吝。」
02.《新唐書.卷一○六.楊弘禮列傳》:「領步騎二十四軍跳出賊背,所向摧靡。」
|
無的放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清.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三二.中日交涉匯評.交涉乎命令乎》:「若純屬虛構,吾深望兩國當局者,聲明一言以解眾惑,如是,則吾本篇所論純為無的放矢,直拉雜摧燒之可耳!」
|
信口開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元曲選》引)是誰將我來救活,原來是您三個。呀!間別來兄弟每安樂波,你刀尖兒抹的他皮膚破。到官司百般摧挫,那妮子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怎當他只留支刺信口開合。■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一折》(據《元曲選》引)你怕不待死撞活,功折過,一謎裡信口開合。
|
枕戈待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招募。逖遂率部曲百餘家,北度江,誓曰:「祖逖若不清中原而復濟此者,有如大江!」攻城略地,招懷義士,屢摧石虎,虎不敢復闚河南,石勒為逖母墓置守吏。劉琨1>與親舊書曰:「吾枕戈待旦,志梟2>逆虜,常恐祖生3>先吾箸鞭耳!」會其病卒。 〔注解〕
(1) 劉琨:西元270∼318,字越石,晉魏昌人。惠帝時以功封廣武侯,元帝拜為侍中太尉。劉琨忠於晉室,負重望,為段匹磾所忌而被殺。
(2) 梟:音ㄒ|ㄠ,斬除、消滅。
(3) 祖生:祖逖(西元266∼321),字士稚,晉范陽人。早年經常與劉琨聞雞起舞,刻苦自勵。元帝時為豫州刺史,渡江擊楫,誓復中原,率師與石勒相持,黃河以南,盡為晉土。後由於朝廷大臣不...
|
不學無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書.卷六八.霍光金日磾傳.霍光》贊曰:「 霍光1>以結髮2>內侍,起於階闥3>之間,確然秉志,誼形於主4>。受襁褓之託,任漢室之寄5>,當廟堂,擁幼君,摧燕王,仆上官6>,因權制敵,以成其忠。處廢置之際7>,臨大節而不可奪,遂匡國家,安社稷。擁昭立宣8>,光為師保9>,雖周公10>、阿衡11>,何以加此!然光不學亡12>術,闇13>於大理,陰妻邪謀14>,立女為后,湛溺15>盈溢之欲,以增顛覆之禍,死財16>三年,宗族誅夷17>,哀哉!」 〔注解〕
(1) 霍光︰?∼西元前68,字子孟,西漢平陽人。武帝時,為奉常都尉,甚見親信。昭帝時,為大司馬大將軍,封博陸侯。秉政二十年,未嘗有過。卒諡...
|
引人入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魏晉時代是政治上的黑暗期。東漢末年,政治腐敗黑暗,各方豪強據地相爭,社會遭到嚴重的摧殘。到了三國魏正始年間,司馬氏與曹魏的爭權,再度形成一個恐怖的政治局面,士族名士無可避免的陷入這場鬥爭當中。身處如此黑暗的政治環境,每個人都有死生無常、禍福難測的無力感,導致了一種消極遁世的生命態度,於是縱情於酒池,用酩酊大醉換取短暫的逃避。王佛大,即王忱,亦為東晉名士之一。據《晉書.卷七五.王湛列傳》中所載,王忱在二十歲左右名聲就已經很大,他的舅舅范寧曾稱讚他說:「風流雋望,真後來之秀。」他亦自負不凡,恃氣傲物,性格放任曠達而不拘小節。但也正因他的不凡,更能體認到亂世中的無奈,所以與當時其他許多名士一樣,也是...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