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31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灰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語本《莊子.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比喻內心寂然不動如死灰。三國魏.阮籍〈詠懷詩〉八二首之七○:「灰心寄枯宅,曷顧人間姿!」唐.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禮部崔侍郎翰林錢舍人詩一百韻〉:「泥尾休搖掉,灰心罷激昂。」
屈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派人士的讒言伎倆,遂使君王逐漸疏離了主戰的屈原。屈原後來流放至漢北、湖南、江南等地,行吟澤畔,形容枯,屈子於絕望之際,終自投汨羅江而亡。 作品屈原在長期的流浪中,創作出許多優秀的作品,足以與日月爭輝,如著名的〈離騷〉、〈天問〉、〈九歌〉、〈哀郢〉、〈招魂〉等等。這些作品以騷體作成,是書楚語、做楚聲、紀楚地,名楚物,因此統稱來說又可稱之為楚辭。屈原的作品中充滿著他的愛國精神、生命志向與剛勁節操,並以浪漫、想像的筆法吐之,造就了一篇篇文彩絢爛、詞藻瑰麗的不朽佳作。
心如死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志不為外物所動,如不再燃燒的灰燼。參見「心若死灰」條。宋.司馬光〈無為贊貽邢和叔〉:「學黃老者以心如死灰、形如木為無為,迂叟以為不然。」《鏡花緣》第三八回:「倘主意拿定,心如死灰,何處不可去,又何必持其龍鬚以為依附?」
鳩形鵠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形銷骨立、形容枯
後恭前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前倨後恭」之典源,提供參考。 #《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弊,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羸縢履蹻,負書擔橐,形容枯,面目犁黑,狀有歸色。歸至家,妻不下紝,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蘇秦喟歎曰:「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發書,陳篋數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說當世之君矣!」……將說1>楚王,路過洛陽2>,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飲,郊迎三十里。妻側目而視,傾耳而聽;嫂蛇行匍伏3...
龔自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實際情況是“欹斜謔浪震四坐,即此難免群公真”(《十月廿夜大風不寐……》);是“苦不合時宜,身名坐枯”(《乞糴保陽》)。這種“狂客”在當時雖不是個別的,但他卻是最突出的。“一山突起丘陵妒,萬籟無言帝座靈”(《夜坐》):清醒的、有志氣的人被排斥著,被嘲笑著,而天下是死寂的。“秋氣不移堂內燕,夕陽還戀路旁鴉”(《逆旅題壁……》):天下雖然面臨著“秋氣”的侵襲,夕陽西下,暮靄沈沈的情景,而庸俗的官僚士流社會還是醉生夢死,安然自若。他們不知道“四海變秋氣,一室難為春”,整個統治階級必然全部沒落的命運,昏庸愚昧,實已無可救藥。“...
隨波逐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假託一名江邊漁父與屈原對話,用以表達他不願同流合污的心聲。文中寫到屈原在被放逐後,披頭散髮,形容枯地在江邊行走。有一位漁父看到他,問他說:「您不是三閭大夫嗎?怎麼落得此地步?」屈原回答:「因為舉世皆濁只有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不見容於朝廷,所以被放逐於此。」漁父便問:「自古以來,聖人都能隨環境變化調整自己,既然舉世皆混濁,何不淈其泥揚其波呢?」「淈」(ㄍㄨˇ)是擾亂而使其混濁之意,「淈其泥揚其波」就是要屈原隨著大環境,跟著眾人起舞,一起沉淪。《史記.卷八四.屈原列傳》也收錄這篇文章,同句話則載為「隨其流而揚其波」,意思與原意相似。後來「隨波逐流」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人沒有確定...
膏粱錦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富貴人家生活奢侈。《紅樓夢》第四回:「因此這李紈雖青春喪偶,且居處於膏粱錦繡之中,竟如木死灰一般,一概無聞無見。」
紅光滿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形容枯、形銷骨立、鳩形鵠面
嘶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聲音沙啞。三國魏.曹植〈蟬賦〉:「吟嘶啞以沮敗,狀枯以喪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