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9.3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文化再製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化再製」,意指上下兩代之間的階級再制,並非取決於經濟生產過程,而是文化領域,此乃肇因於中上階級支配社會主流文化與價值觀的發展,因而能主導學校課程知識的內容與結構,因此,學校的正式課程往往淪為馴化學生的工具。就教育的場域而言,有所謂「教育再製理論」,即以批判的觀點探討學校教育於資本主義社會中,在政治、社會和經濟上所扮演的功能。然而「教育再製理論」由於切入角度的不同,大致可分為三個主要派別: 「社會再製理論」(Theories of Social Reproduction)、「抗拒理論」(Theories of Resi...
主題統覺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據受測者的性別、兒童或成人(以14歲為界),取統一規定的19張圖片和一張空白卡片,每張圖片為一題,正式的測驗應進行兩次,因為每一組圖片的後10張都內容較奇特,容易引起受測者的情緒反應,但是實際施測中也有再從19張圖片中選取若干張進行。採用此種圖片當作人格測驗,讓圖片中的曖昧情境作為主旨,使受測者憑藉自身感覺說出情境中的內容。實測時,對於受測者所反饋的回應不加限制,但須符合四個要點:(1)圖中所顯示者是何種情境;(2)圖中情境的發生是何種原因;(3)將來演變下去會有何種結果;(4)個人對此情境中的任何事物有何感想。註1 ...
批判教育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對抗社會對於個人之角色、生活與主體性的界定與建構。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此一理論的教師,基本上是期望透過正式教育而促進民主文化的實現。[註1] 批判教育學的主張與目標1. 教育的功能不僅是產生知識,也在製造各「政治主體」(political subjects)。因此,學校必須運用批判教育學以發展民主教育。2. 後現代教育理論及批判教育學必須以「倫理道德」做為中心關切議題。3. 批判教育學必須關切後現代社會所注意的「差異」議題(例如性別、族群),並藉此促進社會的改革與轉變。學生必須知道「差異」聲音與認同的社會建構歷程為何,了解...
軼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見於正式記載的雜談瑣聞。如:「他說了許多軼聞趣事為她解悶。」
國際不打小孩日(430_Spank_Out_Day)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Day,有的國家則是No Smacking Day,香港又稱之為「無巴掌日」。我們臺灣則在2006年正式以「不打小孩日」來響應國際,呼籲「不打小孩,以手傳愛」。 相關資料臺灣反體罰運動早在1987年開始,對兒童人權的重視與照顧,無不朝著國際標準邁進,近年來從兒童少年法的制訂、修訂,兒童人權高峰會的舉辦,到禁止校園體罰的教育基本法條文修訂,在在體現著成人觀念的轉變。 專家意見「『不打小孩日』的目的是在使父母停下來想想,認識到有很多正面且非暴力的方法來鼓勵孩子做出他們希望的行為,並了解到他們根本不需要再打孩子。」彼得紐渥(P...
戲劇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門面,個人門面又可進一步區分為外表和行為舉止。後台(back stage)是前台所隱藏的事實,或是非正式的行為舉止。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戲劇論英文關鍵字:Dramaturgy 參考資料彭懷恩著。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2012年初版,頁22-25,風雲論壇有限公司。
統整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己,不論其能力與年紀,參與評量自己的所學。這些自我反省的機會可以是活動最後的摘要,亦可包括檔案評量。正式及非正式的評量正式評量包括一些特別的測驗,非正式的評量會包括學生進步的真實訊息,如軼事評語、簡單的摘要、討論組別的觀察、札記、反省及學習團隊紀錄。 參考書目湯誌龍著/教育概論,頁185-191。五南圖...
霍桑實驗學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xperiment):這個實驗從一九三一年開始,共有十四個員工參與,結果發現:實驗對象自然形成兩個非正式組織,而且非正式組織一旦出現之後,其組成分子就會互訂一套規範,來約束彼此的行為。實驗對象不但有心理需要,而且心理因素對成員行為及績效的影響度,遠超過物質因素。管理者與成員所建立的人際關係的好壞,足以影響其管理的成敗。   總而言之,霍桑實驗顯示人的變因(human variability)是生產力的關鍵因素。亦即,人的社會及心理因素,乃是影響組織...
自陳量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科院心理學所,會同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的45個合作單位,對1萬多個對象進行了實驗,在1989年也正式推出明尼蘇達多相(MMPI)的中國版。十六種人格因素測試(16PF)十六種人格因素測驗是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人格及能力測試研究所的卡特爾教授編製的,是個體人格特征最普遍使用的工具之一,廣泛應用於各類人員。艾森克人格問卷(EPQ)艾森克人格問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是英國倫敦大學艾森克領導編製的有關人格研究的測試。大五人格1989年美國心理學家科斯塔(Costa)等人...
春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書記載的都是一年四季中發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書的統稱。而魯國史書的正式名稱就是《春秋》,又稱《魯春秋》,後世稱《不修春秋》《公羊傳》莊公七年:“《不修春秋》曰:‘雨星,不及地尺而復。’君子修之曰:‘星隕如雨。’”。傳統上認爲《春秋》是孔子的作品,最早《孟子・滕文公下》載:“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孔子懼,作《春秋》。”這種說法一貫是學界主流白壽彝《中國史學史》、衛聚賢《古史研究》、蘇淵雷《讀春秋及三傳札記》以及沈玉成《春秋左傳學史稿》等學者均持是說。,也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