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4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八色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濃雙溪公園等處發現有繁殖紀錄。 面臨問題由於羽色光彩奪目,常被有心人捕捉轉販售給人當寵物,在不斷的狩獵壓力下已成稀有鳥種。<註1> 八色鳥炫風一九九五年在台灣南部的美濃雙溪谷地因八色鳥們抵返歸地而掀起了一陣八色鳥炫風。八色鳥分布在熱帶與亞熱帶的低海拔山麓乾燥地區,主要以地面為活動空間,約四月抵達台灣,繁殖後於十一月飛離台灣。曾有傳說八色鳥是明鄭的部屬羽化轉世,每年在清明前後會由各地返回駐守營地來感念故主,所以又稱八色鳥為清明鳥。那年,八色鳥讓美濃人們開始湧起愛鄉與保護環境的情懷,但卻面臨著土地開發的環境變化...
排灣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原住民族之一。居住在中央山脈以南到恆春半島東南方的山區和海岸區。傳統的社會概分為頭人階級、世族階級、佃民階級,前二者享有特權。家庭重長嗣(不分男女)。命名採用襲名制,各階級有不同的名譜。以務農、狩獵、捕魚為生。祭祖的儀式有時祭、五年祭、告祭等,以祀遠祖的五年祭最為隆重。長於木雕與石雕,造型古樸可愛;婦女並精於織布,圖案多變且細緻,甚具藝術天分。
觀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觀看狩獵
白頭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為美國人認為白頭應最能象徵勇猛、力量和勝利。 【獵食能力不佳】雖然白頭鷹看起來十分威猛,但是牠們狩獵的本領卻是普普通通。當白頭鷹和其他海鳥一起捕魚,往往只能抓到一些死魚或是準備產卵、行動不便的魚;有的時候,白頭鷹還會來上一招「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先飛上天嚇唬其他海鳥,然後從受驚嚇的海鳥嘴裡搶奪食物。有時白頭鷹太餓了,捉不動太重的魚類,卻又不願意放開爪子,竟因飛不起來而溺斃。 【白頭鷹的家庭】大約長到四、五歲的時候,白頭鷹就會開始找尋自己的另一半。想要傳宗接代的白頭鷹,會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在那裏與配偶進行交配。和許多...
獵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以狩獵謀生的人。《三國演義》第五二回:「原來二人都是桂陽嶺山鄉獵戶出身:陳應會使飛叉,鮑隆曾射殺雙虎。」
水覆難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覆水難收」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姜太公本名姜尚,周朝時人,富才學且通兵法,但懷才不遇,生活窮困。妻子馬氏見他年紀大又沒有成就,於是棄他而去。有一天,姜尚在渭水旁巧遇出外狩獵的周文王,兩人相談甚歡,文王極為賞識他,要他協助一統天下的大業,那時姜尚已是八十歲的高齡老翁了。後來,姜尚果然幫助文王之子武王滅了商紂,立下大功,得到齊地作為封邑。姜尚顯貴之後,前妻馬氏請求復合,姜尚不肯原諒她,便取一壺水傾倒在地,要馬氏把水收回壺中,並說:「如果當初妳那樣的離開,今日都還能復合,那麼倒在地上的水,就一定能再收回壺裡!」但地上的水根本無法收回,馬氏也只好死了這條心。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覆水難收」...
隨風而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望風披靡」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望風披靡」原作「應風披靡」。司馬相如,字長卿,漢蜀郡成都人,為漢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他因〈子虛賦〉被漢武帝召見,後作〈上林賦〉,描寫皇帝狩獵時的盛大場面,漢武帝見了大喜,遂拜司馬相如為中郎將。〈上林賦〉內容以虛構的人物:楚國子虛先生、齊國烏有先生、漢朝無是公三人的對話,描寫諸侯、天子的遊獵盛況和天子上林苑的豪華壯麗。其中無是公描述漢武帝時的上林苑:地域廣大,山川雄奇,花草繁盛。各種香草遍布在廣闊的大澤,蔓延在廣大的平原之上,迎著微風伏倒,散發著濃烈的芳香。後來「望風披靡」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為強大的氣勢所壓倒。
狐藉虎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 (1) 虎:一種形似貓而體形碩大的動物,全身黃褐色,具黑色條紋。性凶猛。獨居,善游泳。於夜間狩獵,以鹿、羊、豬等為食。 (2) 狐:一種形似犬的動物,較犬而小,體瘦,面部較長。吻尖突,耳朵三角形。尾大而長,毛多為赤黃色。性聰明敏感,喜食野鼠、鳥類、家禽等。 (3) 長百獸:為百獸之長,即作百獸之王。長,音ㄓㄤˇ。 (4) 逆:違逆,違背。 (5) 走:逃跑。〔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戰國策.楚策一》、《春秋後語》(據《太平御覽.卷九○九.獸部二一.狐》引)、漢.劉向《新序.卷二.雜事》
尸祿素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百姓。 (6) 咸貳:皆有二心。 (7) 盤遊無度:遊樂過度無節制。 (8) 畋:音ㄊ|ㄢˊ,狩獵。 (9) 有洛:有,加在國名、族名、物名前的助詞。有洛指洛水。 (10) 旬:十天為旬。 (11) 有窮后羿:夏朝時,有窮國的領袖后羿,生卒年不詳。有窮,國名。后羿,夏時有窮國首領,善射,後為部下寒浞所殺。羿,音|ˋ。 (12) 距:通「拒」,抗拒。 2、「素餐」:《詩經.魏風.伐檀》坎坎1>伐檀兮,寘2>之河之干3>兮,河水清且漣4>猗5>。不稼不穡6>,胡7>取禾三百廛8>兮?不狩不獵,胡瞻9>爾庭有縣貆10>兮?彼君子兮,不素11>餐兮! 〔注解〕 (1) 坎坎:狀聲詞,伐...
樂而忘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樂而忘返」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樂而忘返」原作「樂而忘歸」。造父是西周時駕馭車馬的能手,傳說他在得到八匹駿馬後,調馴好就獻給周穆王。周穆王配了上好的馬車,讓造父替他駕駛,經常快樂的在西邊狩獵、遊玩,而忘了回去。直到聽到了徐國徐偃王造反的消息,穆王非常著急,造父於是駕車日馳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鎬京,及時發兵,平定亂事。因造父立下大功,周穆王便將趙城賜給他,自此以後,造父族稱為趙氏。後來「樂而忘返」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快樂得忘了回去。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