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34.384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獨占鰲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了狀元。科舉時代,進士中狀元後,立在殿階中浮雕巨鰲頭上迎榜,故稱為「獨占鰲頭」。後亦稱在競賽中獲得第一名。元.無名氏《陳州糶米.楔子》:「殿前曾獻昇平策、獨占鰲頭第一名。」明.謝讜《四喜記》第一六齣:「一戰勝群賢,獨占鰲頭高選。」也作「獨占鼇頭」、「占鰲頭」、「鰲頭獨占」、「鼇頭獨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意外獲得的。如:「萬幸」。《元史.卷二六.仁宗本紀三》:「諸犯贓罪已款伏及當鞫而幸免者,悉付元問官以竟其罪。」
不寒而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寒而慄」原作「不寒而栗」。據《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列傳.義縱》載,義縱是西漢武帝時的一個官吏,他執法嚴厲,殺人無數,被司馬遷列為「酷吏」。義縱的姊姊是個醫生,她治好了太后的病,得到太后的寵幸,義縱也從此踏上仕途。因為義縱執法不講情面,替朝廷鏟除了不少地方勢力,所以獲得賞識,官運一帆風順。義縱擔任南陽太守時,都尉寧成掌握關稅大權,所以為所欲為,沒人敢得罪他。義縱知道寧成的惡行後,就決定從此人開始好好整治南陽。寧成也知道義縱的手段強硬,不想得罪他,於是在義縱上任之時,帶領眾人在路旁恭敬地迎接。義縱知道寧成只是想要拉攏自己,就對他不理不睬。上任之後,義縱著手收集寧成犯罪的證據,逮捕寧成,將他家的...
勢如破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順利進行,毫無阻礙。[例]地主隊在比賽中勢如破竹,終場以懸殊的比數獲得勝利。
迴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因受刺激所引發的回應行動。如:「這次冬令救濟募捐活動,獲得民眾廣大的迴響。」也作「回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獲得、贏得。如:「賺人熱淚」。《警世通言.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我也許過他二十兩銀子,只恨他沒本事賺我的錢。」
交互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lincsar和Klenk(1992)指出,學生在相互教學法中就是透過高社會性、互動性及完全的對話才獲得並內化四項閱讀策略。專家根據研究,提出有效「交互教學法」之三項建議(Harvard Univeristy,March,1986;Palincsar&Brown,1948):1、 責任轉移宜漸進,即從教師主導到學生自己負責之轉移,必須是漸進的。2、 要求須與能力配合,工作及責任之難度,應予每個學生能力配合,並隨學生能力發展提升之。3、 診斷思考,教師宜細心觀察每位學生「教學」表現,以探索學生思考及其所須之教學類型為何。*...
舉一反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語.述而》子曰:「不憤不啟1>,不悱不發2>,舉一隅3>不以三隅反,則不復4>也。」 〔注解〕 (1) 不憤不啟:不到學生想求明白而無法獲得時,不去開導他。憤,心中想了解卻有困難。啟,開導、教導。見「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2) 不悱不發:不到學生想說卻說不出來時,不去啟發他。悱,音ㄈㄟˇ,心裡有意見想表露卻說不出來的樣子。見「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3) 隅:音ㄩˊ,角、角落。 (4) 不復也:不再告訴他。復,再、又。
潛在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們往往只重視"我該汲取哪些知識?","授課者之授課內容我了解了多少?"卻不曾關注到"我從這些知識當中獲得什麼?對我的態度,我的價值觀有何特別影響?"後者便是潛在課程所探討的方向,他主要是以態度,價值觀,人生觀為主軸的深入探究課程學生從踏入學校的那一刻起,接受到的不僅僅是具體的知識,更重要的還有受學校潛在課程薰陶下養成的人格,自主觀念等,這些都是經過長時間的潛移默化之下所產生的;書本上的知識,也許在三年,五年後,就在我們的記憶中消失了,但是這種價值觀念,人格養成,卻會影響我們更深更遠
一鼓作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瞭望齊軍退走的情形,然後說:「現在可以追擊了!」於是魯軍乘勝前進,追趕落敗的齊軍,把齊軍趕出了魯國,獲得最後的勝利。魯莊公就詢問曹劌這麼做的原因何在?曹劌說:「打仗是憑著一股勇氣,第一通鼓響時,士兵的勇氣最旺盛,第二通鼓響,士氣就會稍微衰退,等到第三通鼓響,應戰的勇氣就已經消失殆盡了!這次和齊軍作戰,他們擊了第三通鼓,我們才擊第一通鼓,正是敵人的勇氣大減,而我們士氣最旺盛的時候,所以我們才能打敗敵人。然而像齊國這樣的大國,用兵是很難猜測的,我擔心他們會有埋伏,所以下車查看,看到他們的車跡混亂,旗幟也散亂地倒下時,可以斷定他們是真的被打敗了,才敢放心地乘勝追擊。」後來原文中的「一鼓作氣」,就被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