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106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見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做外人看待。[例]我們十幾年的老朋友了,還這麼客氣,就太見外了。
性別認同障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烈而持續的認同異性性別(例如:陳述想成為異性的意願、時常被認為是異性、想要過異性般的生活或被當作異性看待、強烈偏好異性玩伴、強烈渴望參加異性的活動、或是堅信自己有異性的典型感受及反感)。2. 對自己性別持續感到厭煩,或對自己性別的性別角色感覺不適當(例如:專注於除去自己的主要或次要性徵、或是相信自己生錯了性別)。3. 此障礙造成重大的痛苦或損害。(註1DSM檢核表) 病程性別認同障礙難性人數多於女性,比例約二比一,有此問題的人可能經常經歷焦慮或憂鬱,且有自殺念頭。性別認同障礙也出現在兒童身上,但通常到青春期或成年期就會消...
歸因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求或是創造一種信念,用來解釋所發生的事情以及為什麼。一旦這樣的解釋成立之後,個人就會利用這樣的信念來看待自己或是周圍的環境。(註1) 歸因的向度Weiner認為人們對於成功或失敗的歸因,絕大多數都可以歸類到三個不同的向度,也就是控制信念、穩定性、和責任的歸屬。1. 制控信念(內控型或是外控型)指的是成功歸諸內在因素或是外在因素之謂,例如在一個人成功的時候,會反觀自己曾經做了些甚麼,所以導致她現在的成功。2. 穩定性(穩定或是不穩定)指的是個人認為導致成功或失敗的因素本身是固定不變的還是會隨著時間而改變。以下舉兩個例子作為...
一概而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楚辭.屈原.九章.懷沙》:「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指不區別狀況,而以同一標準看待事物。《鏡花緣》第九十五回:「你要曉得,小兒驚風,其症不一,並非一概而論!豈可冒昧亂投治驚之藥?」也作「一概而言」。
自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撫弄自己的生殖器官,藉以滿足性慾的行為,過去稱為「手淫」。如:「我們應該以健康的心態來看待自慰的行為。」
案舉齊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舉案齊眉」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東漢有個讀書人梁鴻,個性耿介。因為世道混亂,不願侍奉權貴,所以放棄作官。娶了妻子孟光後,兩人就移居吳地,依托在大戶人家皋伯通家中,受雇為人舂米。每當梁鴻工作結束回到家中,妻子總是準備好了食物,用食盤端到他面前,並高舉至與眉齊,不敢與丈夫平視,充分表現出對丈夫的敬愛。由於她這樣的舉動,也讓皋伯通察覺到梁鴻的人品必有過人之處,絕非泛泛之輩,而對他另眼看待。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舉案齊眉」,用來比喻夫妻相敬如賓。
人力資本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力資本理論(human capital theory)最開始獲得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Theodore Schultz所提出,再由 1992年得獎的 Gary Becker加以深入闡述、解釋,其理論強調不再將資本的範疇限縮在物質上,而是開始重視「人力」,並從此一角度重新看待經濟上的理論與實際面向, 認為可將人力視為一種「資本」看待,和土地、金錢一樣可投注於經濟生產上。註1此理論可用於解釋教育與就業市場間的關係,教育具有提高人力素質的功能,對人力進行普...
杏林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就業、就養等權益福利的保障活動都有貢獻。從不向逆境低頭,她以信心和並擁抱樂觀態度面對人生,且能幽默地看待自己的疾病,說自己從十二歲時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迄今,已然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活化石」,稱自己是「杏林老玩子」。曾獲得1980年第八屆十大傑出女青年、1990年第十三屆吳三連基金會社會服務等獎項。 寫作風格 先後出版的著作有劇本、散文集、小說、傳記及編著,廣受社會歡迎。文筆洗鍊、感性且溫柔,內容多以勵志為主,鼓勵讀者面對苦難、超越障礙、發揮生命的潛能,並且活得光采有力。 作品 於1977年,以筆名杏林子出版第一本創作...
汙名化認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 汙名化認同之於非洲地區人民2 參考資料 汙名化認同相關事件 汙名化認同之於台灣原住民台灣早期漢人看待原住民持較負面的態度,此現象可自漢人對原住民的行為舉止中發現,其中包括對原住民冠以「番」、「山胞」等具負面意義之詞彙,且對於原住民的文化與生活習慣,也一貫以相同的價值觀與方式加以排斥、壓抑甚至盡力去除。對於原住民而言,這是一種漢人對於其隸屬之族群的「污名化」作為,然而作為被漢族統治的原住民,在長期接受汙名化的社會傳播與漢人本位的教育之下,甚至自身也在無意識間產生了對此類汙名化意識型態的認同,是為「汙名化認同」。註2 汙...
生態系統觀取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來自個體與環境的不適配所導致。生態取向強調多元文化的脈絡,個體的困擾問題,要從更大的社會文化觀點來看待,所謂的「牽一髮而動全身」,個體的所有行為與所處環境,均具有相互性。助人者在探討個案問題的緣起與持續時,必須以全貌性的觀點加以了解,例如:一個小學五年級的男孩在學校惹事生非,讓老師很頭痛,同學更是敬而遠之,若細究其成長背景,會發現其來自暴力家庭,是一位經常目睹家庭暴力的孩子,且其所處社區亦是在各種三教九流人士,出入相當繁雜,警察常來處理爭端的地區;在這個地區要能存活,就是要靠拳頭取勝。因此在探討這個孩子的行為時,除了考...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