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4.389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顧炎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西、陝西一帶,先後六謁明陵。康熙十六年,受薦博學鴻詞科,以死力辭。晚歲居陝西省華陰縣,全祖望為撰〈神道表〉稱:「凡先生之遊,以二馬二騾,載書自隨。所至阨塞,即呼老兵退卒,詢其曲折。或與平日所聞不合,則即坊肆中發書而對勘之。」可見其認真嚴謹。著有《亭林文集》、《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音學五書》等,於乾嘉考證學有典範性之意義。 歸奇顧怪當顧炎武還住在昆山的時後,與同里的歸莊交情很好,兩人砥性立節,常做出一些違反社會常態的舉止來,當時的人都認為他們是狂人,因此有「歸奇顧怪」之稱謂出來。歸莊縱覽六藝百家之...
青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年少。北周.庾信〈周柱國大將軍紇于弘神道碑〉:「公始青衿,風神世載。」也作「青襟」。
昭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華茂、顯著。南朝梁.蕭統《梁昭明太子文集.卷四.陶淵明集序》:「辭彩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宋.歐陽修《集古錄跋尾.卷九.唐李聽神道碑》:「聽父子為唐名將,其勛業昭彰,故以碑考傳,少所差異。」也作「昭章」。
表裡山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山河為屏障,固守無虞。《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戰而捷,必得諸侯;若其不捷,表裡山河,必無害也。」唐.楊烱〈益州江縣令任君神道碑〉:「況乎東西海岱,強齊九合之都;表裡山河,全晉三分之圍。」
出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現出、顯現。《儒林外史》第四三回:「說我們這鎮遠府裡,正月十八日,鐵溪裡的神道出現。」
歐陽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輕車駿馬之奔馳。」(《祭歐陽文忠公文》)蘇轍稱其文「雍容俯仰,不大聲色,而文理自勝」(〈歐陽文忠公神道碑〉)歐陽脩學韓,而又不拘於韓,如碧波蕩漾的清池曲水,有別於韓文的渾浩流轉之長江大河。清代袁枚說:「歐公學韓文,而所作文全不似韓,此八家中所以獨樹一幟也。」(《隨園詩話·卷六》)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對宋代金石學頗有影響。有《歐陽文忠集》。
行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行為、勾當。《醒世恆言.第一三回.勘皮靴單證二郎神》:「若說二郎所為,難道神道做這等虧心行當不成?」
璧合珠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相匹配完美或同時薈集。出現「珠聯璧合」的書證如北周.庾信〈周兗州刺史廣饒公宇文公神道碑〉:「發源纂冑,葉派枝分;開國承家,珠聯璧合。」現代常用作祝賀新婚的頌辭。
鼎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鼎和鼐。古代兩種烹飪器具。唐.薛稷〈臨難不顧徇節寧邦科策第一道〉:「帝德廣運,六臣參其業;天道大明,五帝陳其序。猶黼黻之章五色,鼎鼐之飪五味。」宋.王安石〈與微之同賦梅花得香字〉詩三首之二:「結子非貪鼎鼐嘗,偶先紅杏占年芳。」
2.天子在宗廟中祭祀用的重器。唐.符載〈送盧侍御史赴王令公幕序〉:「其公者,樹勛烈,銘鼎鼐,休聲巍巍,垂之無窮。」《宋史.卷四六八.宦者列傳三.楊戩》:「自崇寧後,日有寵,知入內內侍省。立明堂,鑄鼎鼐,起大晟府、龍德宮,皆為提舉。」
3.比喻宰相的職位。因古代宰相治理天下,揆度百事,就如同在鼎中調味一般。唐.李商隱〈為滎陽公上河中崔相公狀〉:「相公稟青雲之秀,更歷股肱之郡,咸登鼎鼐之司。」明.楊慎《丹鉛餘錄》卷二:「伊尹負鼎以干湯,謂尹有鼎鼐之才也。」
戒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宗教徒所守的法規。唐.楊烱〈大周明威將軍梁公神道碑〉:「恨深負米,榮暨擊鐘。爰持戒律,思答慈容。」也稱為「戒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