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連中三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三元,指解元、會元、狀元,分別為科舉制度下鄉試、會試、殿試的第一名。「連中三元」指接連在鄉試、會試與殿試中考取第一名。明.沈受先《三元記》第二三齣:「玉帝敕旨:謫下文曲星君與馮商為子,連中三元,官封五世。」
秀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科舉時代科目之稱。始於漢,後避光武諱改稱茂才,唐與明經、進士並設科目,宋則凡應舉者皆稱秀才,明清專稱入縣學的生員。
月中折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折桂,比喻科舉及第。參見「折桂」條。相傳月中有桂樹,後遂以月中折桂比喻登第。
對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科舉考試時,士子針對皇帝策問,提出一套治理政事的方略。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議對》:「對策者,應詔而陳政也。……漢文中年,始舉賢良,鼂錯對策,蔚為舉首。」《紅樓夢》第一七、一八回:「虧你今夜不過如此,將來金殿對策,你大約連趙錢孫李都忘了呢!」也稱為「射策」。
顧炎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要研究實際。顧炎武受祖父影響,從小喜歡讀《資治通鑒》、《史記》和孫吳兵法等書,十分關心時事。后來參加科舉,沒有考中,就幹脆下決心放棄科舉,通讀歷代歷史典籍,研究全國各地的地方志和歷代名人奏章,開始編寫一本重要的歷史地理著作《天下郡國利病書》。正當他用心治學的時候,明朝滅亡,清兵南下,江南各地人民都組織抗清斗爭,顧炎武和他的兩位好友也參加了保衛昆山的戰斗。昆山軍民跟清軍激戰二十一天后,因為兵力懸殊,終于失敗。昆山城陷落的時候,顧炎武的生母被清兵斫斷了...
八股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體名。明、清兩代科舉考試時規定的應考文體。其體制源於宋、元的經義。最初八股考試命題採用經書中人倫治道之言,應試者據以敷陳經義,有若代聖賢立言,稱為「制義」。元仁宗以四書命題,限用朱子集注,明、清時科舉考試亦多取四書中的語句命題,故稱為「四書文」。明成化以後漸成定式,清光緒末年廢除。文章結構可分為破題、承題、起講、提比、虛比、中比、後比、大結八部分,全文對格式、體裁、用語、字數有嚴格規定。也稱為「八比文」、「制藝」、「時藝」、「時文」。
折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代郤詵曾以「桂林之一枝」對晉武帝比喻自己舉賢良對策的才能,為天下第一。見《晉書.卷五二.郤詵傳》。後人遂以折桂比喻科舉及第。唐.溫庭筠〈春日將欲東歸寄新及第苗紳先輩〉詩:「猶喜故人先折桂,自憐羈客尚飄蓬。」也作「攀桂」。
八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明、清科舉時所規定的文章格式。參見「八股文」條。
平地一聲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地上響了一聲雷。比喻聲名陡起,舊時常用以比喻科舉中試。唐.韋莊〈喜遷鶯.人洶洶〉詞:「鳳銜金牓出雲來,平地一聲雷。」《喻世明言.卷一一.趙伯昇茶肆遇仁宗》:「功名著意本掄魁,一字爭差不得歸。自恨禹門風浪急,誰知平地一聲雷。」
戊戌變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而言,康有為等人的政策是1884年以來民間企業與議會制度理念的總和。在具體政策方面,則為(1)改革科舉、廢八股、試策論;(2)廢胥史,以建立近代化的官僚制度;(3)合併重複的機構,使事權歸於一。可是,康有為的改革在短短百日之內,就被以西太后為首的保守宮廷派發動政變推翻(即1898年的戊戌政變)光緒皇帝被囚禁,康有為、梁啟超等人逃往國外。在康有為等人戊戌變法失敗後,清廷再度瀰漫一股保守排外的氣氛。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甲午戰爭、馬關條約、光緒皇帝英文關鍵字: First Sino-Japanese War、 Treaty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