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78.1223 ms
共 3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明鏡高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西京雜記》的記載,劉邦攻入咸陽宮時,尋獲寶物一方明鏡,它能照見人的五臟六腑,也能鑑別人心正邪。秦始皇常利用它來照宮女,凡心膽慌張跳動的就殺死她。杜甫〈洗兵馬〉詩「司徒清鑒懸明鏡」句,正式用「懸明鏡」來稱許司徒李光弼,從此人們就以「明鏡(秦鏡)高懸」來比喻官吏辦事明察洞燭,執法公正嚴明。
|
彈丸之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 秦:秦朝,西元前248∼前207。戰國時,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建都咸陽,實行中央集權。因秦始皇專制獨裁,二世皇帝殘暴統治,致使六國遺民紛紛起兵抗暴,後為劉邦所滅。
(3) 誠知秦力之不至句:鮑彪本作「誠不知秦力之所至」;黃丕烈案:《史記》、《新序》作「誠知秦力之所不至」。至,及、到達。
(4) 媾:音ㄍㄡˋ,議和、講和。
|
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代天子統治的區域。即王畿。《禮記.王制》:「天子之縣內,方百里之國九。」《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宇縣之中,順承聖意。」
|
一手遮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李斯,楚國人,入秦為相。他助秦始皇廢除封建,確立郡縣制,建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帝國。後來秦始皇在沙丘平召駕崩,李斯和趙高合謀假造詔書,賜死扶蘇,殺害蒙恬,立昏庸無能的胡亥為秦二世,為自己的專權打下基礎,也為秦朝的滅亡埋下禍根。後為趙高所害,被腰斬於咸陽市。唐代詩人曹鄴讀《史記.卷八七.李斯列傳》後,寫了一首〈讀李斯傳〉詩,有云:「難將一人手,掩得天下目。」即是說李斯倚仗權勢,混淆是非,欺上瞞下,妄想以自己的手遮盡天下人的耳目。「一手遮天」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玩弄權術、瞞上欺下的行徑。
|
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考察。《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考實按形,不能謾於一人。」宋.蘇軾〈論始皇漢宣李斯〉:「秦始皇時,趙高有罪,蒙毅按之,當死。」
|
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相對的。如:「偶坐」。《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
|
管窺蠡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
(4) 李斯:?∼西元前208,字通古,楚國上蔡人。從荀子學帝王之術,後受秦始皇重用,入秦為相。秦統一天下後,主張廢封建,定郡縣,行禁書令,統一文字。後為趙高所害,腰斬於咸陽市。
(5) 酈食其:號廣野君,生卒年不詳。陳留高陽人,秦末辯士。曾謁劉邦,說陳留,又說齊,下七十餘城。及韓信襲齊,齊以為受騙,遂烹食其。食其,音|ˋ ㄐ|。
(6) 齊:周武王封姜太公於此,位於今山東省一帶。傳至戰國時,被權臣田氏篡奪。後為秦國所滅。
(7) 以筦闚天:透過管子看天。筦,音ㄍㄨㄢˇ,同「管」。闚,同「窺」。
(8) 以蠡測海:用水瓢測量海。蠡,音ㄌ|ˊ,用瓠瓜做成的水瓢。...
|
鉤心鬥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等。因生活在內憂外患的晚唐時期,一直關心國事,抱有挽救危亡,以恢復唐王朝繁榮昌盛的理想。典源內容描寫秦始皇時,認為咸陽城人口太多,秦宮太狹小,於是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勞力和金錢,在今陜西省長安縣西北建造了阿房宮,規模富麗堂皇,是秦朝最大的宮殿。而唐敬宗在繼位後,也廣造宮室,致使天怒人怨,所以他寫了這一篇〈阿房宮賦〉,以秦朝的濫用民力、奢逸亡國為例,借以諷喻當世。秦朝阿房宮佔地有三百多里,樓層高度足以隔離天空和陽光,從驪山北面開始,蜿蜒向西,一直到咸陽。五步就有一座樓,十步就有一座閣;綿亙曲折的走廊,有如縵帛的迴環;那高翹的簷牙,像啄食的鳥喙;順著地勢的高下,構造彼此重疊交錯。盤迴曲折,像蜂房,像...
|
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過去的、較早的。與「後」相對。如:「前天」、「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云:「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
|
三教九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秦:朝代名。西元前248∼前207。戰國時秦滅六國後,秦王政統一天下,建都咸陽,實行中央集權。因秦始皇專制獨裁,二世皇帝殘暴不仁,致使六國遺民紛紛起兵抗暴,後為劉邦所滅。
(2) 漢:朝代名。西元前206∼西元220。自漢高祖劉邦滅秦起,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被曹丕篡位而亡,共歷時四百年餘之久。因其間曾被王莽篡奪,後劉秀又將王莽消滅,重建漢室,故史稱漢光武帝劉秀以前為「前漢」,以後為「後漢」。
(3) 劉向:西元前77∼前6,字子政,本名更生,漢沛縣人。高祖弟楚元王劉交的第四代孫。元帝時為中壘校尉,後因權臣專政,被廢十多年。成帝時,改名為向,任光祿大夫,校閱經傳諸子詩賦等書籍,撰成《別...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