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51.946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兩袖清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文秀,元代雜劇家,所作《遇上皇》這齣雜劇共四折,帶有濃厚的傳奇色彩。內容是敘述平民趙元在上京途中偶然替微服私訪的宋太祖解圍,因而免去延誤送達文書被處死的命運,並當上了東京府尹。典源取的這一段是寫喜好飲酒的趙元覺得,米釀的粗酒,比香醇的美酒還要好喝,喝了之後整個人清爽舒暢,瓶中還不時的散發出陣陣酒香。「兩袖清風」可能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句成語,就用來形容喝茶或飲酒後清爽舒暢的感覺。 + 元代陳基所作的〈次韻吳江道中〉詩,寫到:「兩袖清風身欲飄,杖藜隨月步長橋。」詩中描述才剛出門,迎面而來的清風就灌入衣袖中,只覺得身子輕飄飄的,他拄著手杖伴隨月光漫步到長橋。「兩袖清風」可能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煮熟穀類的食物。如:「白米飯」、「米飯」、「稀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去殼的穀實,今專指稻實。如:「稻米」、「白米」、「米」、「糙米」。《孔子家語.卷二.致思》:「常食藜藿之實,為親負米百里之外。」
巧取豪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君不見長安永寧里,王家破垣3>誰復修。 〔注解〕 (1) 寒具油:寒具,一種寒冬時的食品。以米和麵搓成細繩形狀,挽曲如環,油煎後食用。相傳桓玄好書畫,客攜名作來,玄輒觀之,以寒具待客,因而弄汙了畫,所以說「寒具油」。 (2) 虎頭:指顧愷之,西元341∼402,字長康,小字虎頭,晉無錫人。博學有才氣,善繪畫,有才絕、藝絕、痴絕三絕之稱。多作人物肖像、神仙、佛像、動物、山水等。傳世作品中以「女史箴圖」最有名。其所作「維摩詰像」,為最早出現於壁畫上的佛像。 (3) 王家破垣:王涯家的破牆。王,指王涯(?∼西元835),字廣津,唐太原人。博學好古,能為文,家書數萬卷。所集前世名書畫,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竹葉等包裹米和作料,蒸煮熟的角形食品。俗稱為「粽子」。通常在端午節時包食。如:「鹼粽」、「鹹粽」。也稱為「角黍」。
粽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國民間端午節應節的食品。以竹葉或蘆葉包裹米而成。有各式口味,如肉粽、鹼粽、豆沙粽等。
麻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米製成的食品,軟而韌性強。
端午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到了這個消息十分難過,便抱著石頭跳入汨羅江自殺了,當地的百姓被屈原的愛國情操所感動,於是就用竹葉包著米的飯糰投進江中給魚吃,希望魚不要吃屈原的屍體,後來世人便在每年的五月五日,也就是屈原自殺的這一天,有了包粽子的習俗,也將這天稱為端午節,因為屈原是一個愛國詩人,所以這一天也叫做詩人節,相傳當時有人想要找尋屈原的屍體,所以就划著船在汨羅江上找,就演變成划龍船的習俗了。另外一種說法則是認為端午節起源於惡日,這是源於北方中原地區把五月五日稱為惡月、惡日,所以會在這天進行驅邪避惡,才會有掛昌蒲、艾草、灑雄黃酒的習俗。因為此時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米或粉等製成的圓球形食品。如:「飯糰」、「湯糰」、「米糰」。唐.白居易〈寒食日過棗糰店〉詩:「寒食棗糰店,春低楊柳枝。」
蘿蔔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米漿加上炒過的蘿蔔絲、蝦米等配料,蒸製而成的食品。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