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歸因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80年代修正的歸因論,是解釋學習動機最有系統的理論,也是近年來國內教育心理學家最感興趣,並援此從事演研究最多的一種理論。  Weiner(1979)歸因理論早期的發展在於認識個體對於成功和失敗的主要原因的選擇,以及與之後的行為之概念的連結。之後,對造成成功和失敗結果的主要原因之特性加以認識。在此同時Weiner(1980)也發現,歸因會影響對於事件的情緒反應,例如驕傲或是羞恥感;也影響對於未來結果的預期,事件結果之歸因的穩定性向度的不同可能使個體產生對於未來不同的結果預期(Gredler,1997)。(引自蔡育嫺,20...
百步穿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踐韓而以攻梁,一攻而不得,前功盡滅,公不若稱病不出也。」 〔注解〕 (1) 楚:國名。周成王封熊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 (2) 養由基:春秋時楚國人,生卒年不詳。善射箭,百步外射柳葉,百發百中。共王時為大夫。晉楚鄢陵之戰,賴其連射連中,阻止晉軍追擊。共王卒,吳侵楚,為急行軍前鋒,司馬子庚繼之。請子庚三處設伏兵,誘敵深入,大敗吳軍於庸浦。 (3) 去:距離。 (4) 百發百中:形容射箭技術高超,亦比喻料事如神;或比喻做事、計謀、用藥等有充分把握,絕不落空。見「百發百中」。〔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史記.卷四.周本紀》
名列前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得失為意,史稱循吏。蒍,音ㄨㄟˇ。 (2) 宰:太宰,統理百官之長。 (3) 楚國:周成王封熊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 (4) 令典:好的典章法度。 (5) 轅:車前駕牲畜的兩根直木,此指跟隨在主將車轅旁備戰。 (6) 追蓐:追尋可做席墊的草,割之以備用。蓐,音ㄖㄨˋ,草墊子。 (7) 前茅:稱軍中的偵察敵情的哨兵,又稱「斥候」。古代斥候,以旄旌(竿頂以旄牛尾裝飾的指揮旗幟)或茅草為標幟,看到前方的敵人,則舉旌以報告在後面的軍隊戒備。 (8) 慮無:戒備意外。 (9) 中權:中軍制定謀略。 (10) 後勁:後軍...
危如累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西省大部分與河北省西南地區,地跨黃河兩岸。後為韓、趙、魏三家所分,遂亡。 (4) 楚:周成王封熊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參考資料〕 ■《戰國策.趙策一》蘇秦曰:「今日臣之來也暮,後郭門,藉席無所得,寄宿人田中,傍有大叢。夜半,土梗與木梗鬥曰:『汝不如我。我者,乃土也。使我逢疾風淋雨,壞沮,乃復歸土。今汝非木之根,則木之枝耳。汝逢疾風淋雨,漂入漳、河,東流至海,氾濫無所止。』臣竊以為土梗勝也。今君殺主父而族之,君之立於天下,危於累卵。君聽臣計則生,不聽臣計則死。」李兌曰:「先生就舍,明日復來見兌也。」蘇秦出。■《史記.卷七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擾亂、動盪。如:「騷擾」。《詩經.大雅.常武》:「徐方騷,震驚徐方。」漢.毛亨.傳:「騷,動也。」
自相矛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韓非子.難一》楚1>人有鬻2>楯3>與矛者,譽之曰:「吾楯之堅,物莫能陷4>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應5>也。夫不可陷之楯,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今堯、舜之不可兩譽,矛楯之說也。 〔注解〕 (1) 楚:國名,周成王封熊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 (2) 鬻:音ㄩˋ,賣。 (3) 楯:音ㄕㄨㄣˇ,通「盾」。古代用來抵禦敵人兵刃及保護自己的兵器。 (4) 陷:指刺入。 (5) 弗能應:無法回答。 (6) 兩譽:堯、舜兩人同時都得到最高的讚美。 ◎2...
耀武揚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ㄠˋ,炫耀。 (3) 遐荒:偏遠荒涼的地方。遐,音ㄒ|ㄚˊ,遙遠。 (4) 楚:國名。周成王封熊於楚,春秋時稱王,後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為秦所滅。 (5) 越:國名。春秋時諸侯國,姒姓。建都於會稽。曾占有今江蘇、浙江及山東的一部分,後滅於楚。
爭先恐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部分與河北省西南地區,地跨黃河兩岸。後為韓、趙、魏三家所分,遂亡。 (2) 楚:國名。周成王封熊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 (3) 爭先:爭執於歃血盟誓的先後。 (4) 狎:音ㄒ|ㄚˊ,更也,交換。 2、「恐後」:《漢書.卷一四.諸侯王表》王莽知漢中外殫微,本末俱弱,亡所忌憚,生其姦心;因母后之權,假伊周之稱,顓作威福廟堂之上,不降階序而運天下。詐謀既成,遂據南面之尊,分遣五威之吏,馳傳天下,班行符命。漢諸侯王厥角稽首1>,奉上璽韍2>,惟恐在後,或乃稱美頌德,以求容媚,豈不哀哉!是以究其終始彊弱之變,明監戒焉。 〔注解〕 ...
老生常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義,然後三公可決3>,青蠅可驅也。」颺曰:「此老生之常譚。」 〔注解〕 (1) 文王六爻:周文王演六十四卦的爻辭。 (2) 尼父彖象:孔子對《易經》卦義之注解。尼父,指孔子。〈彖〉、〈象〉乃係對《易經》經文之注解。彖,音ㄊㄨㄢˋ。 (3) 決:斷定。
教學策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學策略(Instructional Strategies)目錄1 定義2 直接教學策略(註1)2.1 1. 講述教學2.2 2. 示範教學2.3 3. 作業活動3 間接教學策略(註1)3.1 1. 運用前導組織策略4 2. 應用歸納和演策略=4.1 3. 運用正例和反例策略4.2 4. 運用團體討論策略5 關鍵字6 參考資料 定義泛指教師運用提供教材的方法、程序與技術,在教學上採用的策略通常是多種程序或技術並用(王文科,民93;Oliva,1992)教學策略是以教師本位的直接教學,和以學生本位的間接教學,所建構的連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