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7.24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康莊大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坦暢達的大路。比喻美好的前途。如:「你眼前就是條康莊大道,千萬不要再退縮了!」《官場現形記》第六○回:「我夢裡所到的地方,竟是一片康莊大道,馬來車往,絡不絕。」《恨海》第五回:「原來是一條康莊大道,那逃難的車馬絡不絕。」
楚材晉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和顧問。 (4) 杞梓:音ㄑ|ˇ ㄗˇ,杞、梓皆為良木,比喻有用的人材。 (5) 楚:周成王封熊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
弱不禁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杜甫〈江雨有懷鄭典設〉詩(據《全唐詩.卷二三一.杜甫》引)春雨闇闇1>塞峽中,早晚來自楚2>王宮。亂波分披已打岸,弱雲狼藉3>不禁4>風。寵光蕙葉與多碧,點注桃花舒小紅。谷口子真正憶汝,岸高瀼滑限西東。 〔注解〕 (1) 闇闇:幽暗不明。闇,音ㄢˋ。 (2) 楚:周成王封熊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 (3) 狼藉:散亂的樣子。 (4) 禁:音ㄐ|ㄣ,承受。
現象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影響,其中就包括薩特、海德格爾、梅洛-龐蒂、伽達默爾等等巨匠。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現象學通過他們的演發展,仍然活躍於當代的思想界,成為當代哲學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現象學強調對直接直觀和經驗感知的區分,認為哲學(或至少是現象學)的主要任務是厘清二者之間的關聯,並且在直觀中獲得對本質的認識。如胡塞爾在《哲學與現象學研究年鑒》創刊號的前言中所稱:從這一意義上來說,現象學首先是一種方法,即從直接直觀和先驗本質中提取知識的途徑。海德格爾在1925年的“現象學基本問題”講座中便指出了這個意義上的“現象學”並確信,“現象學發現的偉...
山珍海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陸出產的珍美菜餚。泛指豐盛的食物。《紅樓夢》第三九回:「姑娘們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膩了。」《孽海花》第一二回:「坐定後,山珍海味,珍果醇醪,絡不絕的上來。」也作「山珍海錯」。
群策群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群策而自屈其力。屈人者克9>,自屈者負10>,天曷故焉11>?」 〔注解〕 (1) 楚:周成王封熊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為秦所滅。後來楚人項羽起兵抗秦,大敗秦軍,自立為「西楚霸王」,以楚為號。此指項羽。 (2) 垓下:漢代地名,在今安徽省靈壁縣東南,漢高祖圍項羽於此。垓,音ㄍㄞ。 (3) 方:將也。 (4) 諒:相信。 (5) 漢:西元前206∼西元220,由漢高祖劉邦滅秦,並打敗項羽所創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被曹丕篡位而亡,共歷時四百年之久。因其間曾被王莽篡奪,後劉秀又將王莽消滅,重建漢室,故史稱漢光武帝劉秀以前為「前漢」,...
痛心疾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諸侯是以睦於晉。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詩經.小雅.小弁》。 (2) 楚:周成王封熊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地轄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 (3) 惡:音ㄨˋ,憎恨、討厭。 (4) 二三其德:形容意志不堅,反覆無常。見「二三其德」。 (5) 秦:春秋時國名。周孝王封伯益之後於秦,地約在今甘肅省天水縣。莊公時徙居大丘,地約在今之陝西省興平縣東南的槐里城。到了戰國孝公時定都咸陽,直到秦王政二十六年(西元前221)統一天下,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 (6) 令狐之盟:春秋魯成公十一年,秦、晉兩國因為邊界問題在令狐這個地方訂立的盟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美味的食物。如:「山珍海味」。唐.杜甫〈麗人行〉:「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送八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根據已知演或論斷其他。[例]推算、推論、推演
困獸猶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 歇:停止。 (6) 國相:國家宰相。此指楚國令尹成得臣。 (7) 楚:國名。周成王封熊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 ◎2《左傳.定公四年》十一月庚午,二師陳于柏舉。闔廬之弟夫王晨請於闔廬曰:「楚瓦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奔,而後大師繼之,必克。」弗許。夫王曰:「所謂『臣義而行,不待命』者,其此之謂也。今日我死,楚可入也。」以其屬五千先擊子常之卒。子常之卒奔,楚師亂,吳師大敗之。子常奔鄭,史皇以其乘廣死。吳從楚師,及清發,將擊之。夫王曰:「困獸猶鬥,況人乎?若知不免而致死,必敗我。若使先濟者知免,後者慕之,蔑有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