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91.338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箭雙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處所列為「一箭雙雕」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雕」是一種大型而凶猛的鳥,原也作「鵰」,鳥旁,隹旁,意思相通。「一箭雙雕」是說只用了一支箭,卻同時射中兩隻雕。長孫晟是南北朝後周時的人,生性聰敏,擅長軍事和射箭。長孫晟有次出使到突厥,突厥王攝圖很欣賞他的技藝,常常和他一起出去打獵。在一次打獵中,看見空中有兩隻雕,一邊飛著,一邊互相爭奪著一塊肉,於是攝圖就拿了兩支箭給長孫晟,要他射下那兩隻雕。長孫晟縱馬向前,只用了一支箭就把兩隻雕給射下了。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一箭雙雕」,比喻一次舉動,可以同時達到兩個目標。在《新唐書.卷二二四.叛臣列傳下.高駢》中,也同樣有「一箭雙雕」的故事,但說的是唐代的高駢,...
甕牖繩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釋義2 出處3 翻譯4 近義5 反義6 造句 釋義甕,口小腹大的陶器。牖,窗戶。樞,可以使門戶開合的轉軸。 出處西漢賈誼 過秦論:「陳涉甕牖繩樞之子,甿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 翻譯用破甕做窗戶,用繩子做為門的轉軸。以其住所之破敗形容其生活之貧困。 近義環堵蕭然 家徒四壁 蓬門蓽戶 反義雕欄玉砌 瓊樓玉宇 造句他只求有個住處所可以遮風避雨,即使是甕牖繩樞也沒關係。
餘音嫋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處所列為「餘音繞梁」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列子》書中記載著一則故事:相傳從前韓國有個女子韓娥,擁有一副好歌喉。有一次,她要前往齊國,抵達齊國城門雍門時,因為旅費用盡,於是賣唱以賺取食物。她的歌聲極為優美動人,即使在她離去以後,人們都覺得歌聲依然繚繞在城門的梁柱之間,持續了三日都沒斷絕,就好像韓娥還未離去。《列子》文中是以「餘音繞梁欐,三日不絕」來形容韓娥歌聲的延綿不絕,後來「餘音繞梁」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歌聲或音樂美妙感人,餘味不絕,如清代小說《老殘遊記》第二回:「當年讀書,見古人形容歌聲的好處,有那『餘音繞梁,三日不絕』的話,我總不懂。……及至聽了小玉先生說書,才知古人措辭...
人山人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山人海」,形容許許多多的人聚集在一起。用「山」和「海」來形容數量之多。在宋代西湖老人所撰《西湖老人繁勝錄.諸行市》中有一條記載,描述當時杭州市容的繁盛。說到當時南瓦是衣山衣海,中瓦是卦山卦海,上瓦是南山南海,下瓦是人山人海。此處所說的「瓦」,或稱為「瓦子」、「瓦舍」、「瓦肆」等,是宋元大都市中娛樂場所的總稱,包括了戲場、妓院、賭場等。至於「南瓦」等名稱,根據《西湖老人繁勝錄.瓦市》記載,當時瓦市分有南瓦、中瓦、大瓦、北瓦、蒲橋瓦等。可見這些名稱都是指瓦市的所在。其中「南瓦」是衣市集中地,所以「衣山衣海」;「中瓦」為算命卜卦等行業的集中地,所以「卦山卦海」;上瓦「南山南海」,下瓦必然十分熱鬧...
崗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軍警執勤的處所。如:「關口這個崗位,駐守著一排人馬。」
凌雲壯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處所列為「壯志凌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三國魏陳思王曹植曾作〈學宮頌〉來表彰孔子的德行和事蹟。文中提到孔子不只胸中充塞仁義,更能將仁義之說,推廣於天地之間;至於他的志向更是豪邁得直上雲霄。由於他這種秉持仁義的德行和高超陵雲的心志,使得隨他學習修行的三千學生,個個都是傑出賢能的人才。〈學宮頌〉的原文為「志陵雲霓」,陵是登上或升上的意思,文獻上多通作「凌」,後人常說「凌駕」於某某之上,用的就是這個意思。雲霓高掛天空而無上,因此志陵雲霓就被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心志非常雄壯、高遠。「壯志淩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志氣高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奉祀神佛、先賢聖哲的處所。[例]寺廟、孔廟、土地廟
沈魚落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處所列為「沉魚落雁」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莊子.齊物論》主旨在論述常人判別事物的準則不一樣,他則主張一切人與物存在的意義和價值都是等齊的。莊周藉著王倪之口說:「毛嬙和麗姬是人們公認的美女,但是魚見到她們趕緊潛入水底,鳥見了她們立刻向高空飛去,麋和鹿見到她們則飛快跑走。」因為魚、鳥、麋、鹿四種動物不辨美醜,即使見到美麗的女子也如同見到其他人般趕緊逃離,藉此傳達世間無絕對的是非美醜的觀念。「沉魚落雁」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但語意沿用魚、鳥因見毛嬙、麗姬等絕色美女而驚畏躲避,借此來讚美女子的容貌美麗出眾。宋朝無名氏《錯立身》第二齣:「看了這婦人,有如三十三天天上女,七十二洞洞中仙,有沉魚落雁之容,閉...
三申五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處所列為「三令五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孫武是春秋著名的兵法家,本為齊國人,後來成為吳王闔閭的將軍,大敗楚國,威逼齊、晉,震驚諸侯。孫武著有兵法十三篇,主要內容為分析戰爭形勢,探討軍事作戰策略、方式。《孫子兵法》被後世尊為「兵經」。當時孫武帶著自己寫的兵法去見吳王闔閭,吳王看了以後,雖然覺得孫武寫得不錯,但仍有點不信任,便問孫武:「你的兵法我都看過了,可以試試指揮軍隊嗎?」孫武說:「當然可以。」吳王存心要給孫武出難題,又問:「那用婦女來試驗也可以嗎?」孫武也說可以。於是吳王召集了宮中的嬪妃宮女,一共一百八十名,讓孫武指揮她們。孫武先將她們分成兩隊,命吳王最寵愛的兩個嬪妃做隊長,讓她們每個人...
得其所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得到合適的棲身處所。後用以形容安恬、適意或形容稱心如意、得意自在的樣子。語出《孟子.萬章上》:「昔者有饋生魚於鄭子產,子產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則洋洋焉,攸然而逝。』子產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也作「得其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