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言而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孟子.盡心上》記載,孟子認為君子的自然本性,無論是處於富貴或是窮困之中,都不會改變。因為仁、義、禮、智這些內在的道德早就深植於心,自然流露,而使他面色潤澤,背部充盈,這仁、義、禮、智之道當然也施行到手足四肢,由於這仁、義、禮、智之道充沛流行於人的手足四肢,因此人們的動靜行止無不中節合宜,因此即使不加說明,旁人也能了解並感受到他的君子風範與所受到的薰陶。後來「不言而喻」演變為成語,用來指事態明顯,不待說明即可曉悟。
|
美不勝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不勝收」指美麗事物太多了,無法盡收眼底。可以用來形容風景、書畫、藝術創作等。例如袁枚的《隨園詩話》記載了一件事:袁枚是清代著名文人,有一次經過前禮部侍郎齊召南的家鄉,當時齊召南已經過世,他的兄弟請袁枚到家裡作客,拿出齊召南生前的作品,請袁枚幫忙寫序。於是袁枚利用半天的時間翻閱摘錄,看到內容的繁富真是美極了,實在無法一一收錄。文中就用了「美不勝收」來表達齊召南的作品又多又好,很難選擇。
|
不可一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宋代羅大經撰寫的《鶴林玉露》記載,王安石年少時,狂傲自滿,以為無人能及。他曾經帶著名片登門求見理學家周敦頤,結果一連三次都被拒絕在門外。王安石因此滿懷怨恨,不再上門求見。作者羅大經認為,周敦頤想挫王安石的銳氣,沒有什麼不對,但一連拒絕三次是過分了些。假使王安石能跟隨周敦頤學習,矯正偏頗的觀念,就不會有煩苛擾民的新法產生。「不可一世」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來指人驕橫自大,目空一切,以為他人無與倫比。
|
流連忘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孟子.梁惠王下》記載了齊景公和晏子的談話。晏子是齊國的賢臣,齊景公問晏子,要如何出巡才比得上過去的聖君?晏子答說:「從前的君王出巡,是為了工作,巡視諸侯所守衛的疆土,聽諸侯報告工作情況。春天出巡是巡視耕種狀況,救濟有困難的人民;秋天出巡是考察收穫情形,補助缺少糧食的人民,所以以前的老百姓非常歡迎君王出巡。現在不同了,君王一出巡就興師動眾,勞民傷財,只圖自己玩樂,連諸侯也很為難,這與過去聖君為體察民情而出巡,實在差太遠了。」後來「流連忘返」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貪戀沉迷而不願離去。
|
驚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音。 性質「驚蟄」屬於正節氣,西漢<<淮南子.天文訓>>始有二十四節氣完整的記載,制立春為陰曆正月節(節氣),雨水為正月中(中氣),以此類推。但後人皆統稱此十二節氣加上十二中氣為二十四節氣,並且沿用至今。另外,二十四節氣歷經各朝,在漢朝鐘於制定完成,又可分為四大類:1. 第一類依照四季季節的轉則為準,如四時八節2. 第二類反映氣溫冷熱狀況,如小暑、大寒…等3. 第三類表現自然生物因氣候變化而呈現的生息情況,如驚蟄、小滿…等4. 第四類表示降雨、雪的程度,如穀雨、大雪…等(註2)而驚蟄在此四類分類中...
|
不脛而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韓詩外傳》卷六記載,春秋時,有一天晉國的國君晉平公搭船遊樂,在玩得開心之餘感嘆說:「要如何能招得賢士,與他們共度這良辰美景呢!」這時,划船的船夫盍胥聽到後,趁機跪下回答說:「得不到賢士,是因大王您不愛好他們啊!您看海裡的寶珠、山裡的美玉都沒有腳,您卻能擁有他們,這是因為您喜愛他們啊!而賢士有腳卻不到您身邊來,這完全是因為您不喜歡他們,也難怪您會有招不到賢士的感嘆。」晉平公驚訝地說:「我怎麼會不愛好賢士呢?我門下的食客有好幾千人呢!」盍胥解釋說:「大鳥一展翅可以飛越千里,靠的就是牠的兩隻翅膀,而身上的毛少一點、多一點都不影響飛行。今天大王您那麼多的食客中,應有人才在其中,但您有重用他們嗎?」...
|
比比皆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張儀是戰國時代有名的謀士,《戰國策.秦策一》裡記載他遊說秦惠王,向秦王分析當時的國際情勢,提出自己的連橫政策,以打破六國合縱之約,進而統一天下。他認為六國普遍國庫空虛,賞罰不明,以致軍民到了戰場上,看到敵人都四處逃散,然後怪罪人民不能效忠。其實這都是制度上的不公,賞罰不明確所造成的。而秦國制度完備,信賞必罰,人民「聞戰頓足徒裼,犯白刃,蹈煨炭,斷死於前者比是也」,意謂:人民都勇於赴死,為國家效命,不怕刀槍火炭,斷然戰死沙場之人「比比是也」。因此,秦國有實力併吞六國,只要政策得當。就用「比肩」來表示很多。後來「比比皆是」這個成語就從「比是也」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到處都是。
|
海市蜃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記錄在正史中的天文曆書中,如《史記.卷二七.天官書》。在宋代沈括的《夢溪筆談.卷二一.異事》中,也記載著在登州的海邊,偶而可以看到雲霧中有宮室、人馬的景象,稱為「海市」。其實「海市蜃樓」的形成是由於光線通過不同密度的空氣層,發生折射作用,而得遠處的景物投映在空中或地面上。這種現象多在夏天時的沿海一帶或沙漠中出現。後來「海市蜃樓」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虛幻的景象或事物。
|
雪中送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雪中送炭」原作「雪裡送炭」。「雪中送炭」的意思就是在大雪中給受凍的人,送來取火的木炭,讓他們保暖。這是一種對別人表示關懷的做法。根據《宋史.卷五.太宗本紀》的記載,宋太宗淳化四年二月間,雨雪不斷,天氣奇寒,太宗體恤當時孤苦的民眾,所以派人送去錢財、米和炭。這就是「雪中送炭」的例子。宋代詩人范成大有一首〈大雪送炭與芥隱〉詩,講他於大雪中送炭去給友人的事。其中有兩句:「不是雪中須送炭,聊裝風景要詩來。」意思是說不是真的來送炭,是藉機來要詩的。這種明明是來救濟朋友,卻為朋友留餘地的做法,是值得尊敬的。另外一位宋代的詩人高登,寫了一首〈覓蠹椽〉詩,從詩的序和內容來看,是說因為天寒,高登家中無薪柴可取...
|
鴻鵠之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鴻鵠之志」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比喻人有像鴻鵠一舉千里的遠大志向。《呂氏春秋.士容論》記載:齊國有一個人很會相狗,他鄰居託他買一隻能捕鼠的狗,過了一年才買到。他告訴鄰居說:「這是一條好狗。」鄰居養了幾年,那狗卻不捕鼠,他就告訴相狗的人。那人對他說:「這是一條好狗,牠的志向在追逐獐麋豕鹿,而不在捕鼠;你把牠的腳綁起來,牠就會開始捕鼠了。」鄰人就把狗的後腳綁著,狗果然捕鼠了。驥驁的氣勢,鴻鵠的大志,有可以印證人心的,就是精誠,有了精誠之心,自然神人相應,那是不能用言語說明的。後來「鴻鵠之志」被用來比喻志向遠大。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