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狐假虎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狐假虎威」最早的典源出自於《尹文子》,後來有多本文獻引及,其中最能表示「狐假虎威」意思的是《戰國策》。《戰國策》所記載的故事是這樣的:戰國時,昭奚恤是楚國有名的大將,威震四方。楚宣王便問群臣:「我聽說北方國家都很怕昭奚恤,是這樣嗎?」群臣都無言以對,只有江一打了個比方說:「老虎專門捕獵各種動物為食,有一天抓到一隻狐狸,狐狸說:『你敢吃我嗎?天帝已命我為百獸之王,你若吃我就是違逆天帝的命令。如果不相信,可以走在我後面,看看其他動物見到我有什麼反應。』於是老虎便半信半疑的跟在狐狸後面,所有動物看到都嚇得逃走。老虎以為牠們真的是怕狐狸,而不知道其實野獸們怕的是牠自己。今天大王您有五千里的領地,有超...
含飴弄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觀漢記》是記載東漢光武帝至靈帝間歷史的紀傳體史書,因於東觀設館修史而得名,經過了幾代人的修撰,最後才成書。馬皇后是東漢名將馬援的女兒,漢明帝時入宮為妃,後來被冊封為皇后。至明帝之子章帝繼任皇位,就尊稱馬皇后為太后。章帝很尊重馬皇后,想要分封爵位給她的兄弟們。馬皇后不答應,斷然地拒絕說:「人之所以希望做官、封侯,是為了要上奉祭祀,下求溫飽,能夠侍奉長者。而在這方面,我的幾個兄弟們都已經足夠了。現在社會上正遭逢困境,穀價上漲了好幾倍,我因此日夜憂心,坐立不安。在這個時候,實在不應該再談分封外戚爵位的事。等到國家安定、年年豐收的時候,你就可以依著自己的意思去處理政事,而我也自然可以含著糖逗弄著小...
披荊斬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披荊斬棘」原作「披荊棘」。根據《後漢書.卷一七.馮岑賈列傳.馮異》的記載,西漢末年,有個名叫馮異的人,他原本是王莽的屬下,幫助王莽對抗光武帝劉秀的軍隊。但是後來有一天他被劉秀俘虜了,劉秀仍以禮相待,令他十分感動,便與同僚一起投誠,轉而為劉秀效命。馮異不但鞠躬盡瘁,為光武帝立下許多汗馬功勞,幫助他平定天下,還非常貼心,在打仗時照顧他的生活起居,因此從掌管文書的小官一路升為將軍,又被封為陽夏侯。光武帝有一次向群臣介紹他時,說他是為自己打天下的大功臣,並且賜給他金銀珠寶。光武帝用「荊棘」來比喻當時情勢的紛亂,而馮異則是為他「披荊棘」,平定亂事的功臣。後來「披荊斬棘」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克...
掩耳盜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符《萬曆野獲編.卷二.列朝.朝覲官進獻》:「夫既曰官銀,那有無礙之理,真掩耳盜鈴也。」然而從古書裡的記載,卻不難看出早期文獻的「鈴」都是作「鐘」,例如北齊.劉晝《劉子.卷二.慎獨》用的就是「盜鐘掩耳」,《梁書.卷一.武帝本紀上》又省作「盜鐘」。
天馬行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武帝時以李延年為協律都尉,詔司馬相如等作〈郊祀歌〉十九章,用來祭祀天地、宗廟等,典源所收為第十章〈天馬〉。根據《漢書.卷二二.禮樂志》記載,這首詩作於元狩三年,漢武帝因為在渥洼水得到一匹西域大宛所產的良馬,傳說是天帝所乘的神馬子孫,而取名為「天馬」。詩中描述天帝賜與的天馬,奔馳時一副意氣昂揚灑脫不拘的樣子,而且速度快到像在天上飛一般。後來「天馬行空」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文才氣勢豪放不拘。多用於詩文書法方面。例如明.劉廷振〈薩天錫詩集序〉:「其所以神化而超出於眾表者,殆猶天馬行空,而步驟不凡。」即以「天馬行空」來形容薩天錫的才思。亦用來形容浮誇不著邊際。
文過飾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過飾非」係由「文過」和「飾非」二語組合而成。 「文過」是出自《論語.子張》。卜商,字子夏,春秋時衛國人,為孔子弟子,擅長文學、孔門詩學。根據《論語》的記載,他曾經說過:「無德智修養、人格卑劣的人犯了錯,不但不知道改進,還會企圖掩飾他的過失。」「飾非」則是出自《莊子.盜跖》。孔子和柳下季是朋友,有一天孔子跟他說:「當父親的必定會告誡自己的孩子,身為兄長的也一定會教導自己的弟弟,引導他們走向正途。假如這些都做不到,那麼就不用注重父子兄弟之間的親情了。今天,你是有才德的人,弟弟盜跖卻是個為害天下的大盜,不能教導他引他走向正道,我替你感到羞愧。我自願替你當說客去勸勸他。」柳下季就回答說:「當為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記載某人一生事跡的文字。如:「小傳」、「自傳」。
天花亂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傳說,佛祖講經說法時,感動了六欲諸天神,紛紛撒下各色的香花,以表讚歎。在《心地觀經.卷一.序品偈》即有記載:「六欲諸天來供養,天華亂墜遍虛空。」另外,在宋朝張敦頤的《六朝事跡編類.卷上.樓臺門第四.雨花臺》及呂祖謙的《詩律武庫.卷一○.釋學門.講經天花墜》記載一個故事:在南北朝梁武帝時,有位雲光法師,道行高妙,講經感動了上天,各色香花紛紛落下。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天華亂墜」,用來形容說話動聽。後世多作「天花亂墜」,改「華」為「花」,也用來形容浮華不實的言詞。
五花八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許多方面,可說是包羅萬象。在精怪的〈張氏怪〉中,敘述有一個叫張熙伯的人,他喜歡研究陰陽五行,常讀一些記載神怪傳記的書。有一天家裡突然來了一個妖怪,它可以化為人身,又能變出酒菜和錢財來,還能談人禍福,而且極為靈驗。一年多後,有一個道士路過,他告訴熙伯說:「如果是外來的妖怪,還好驅除;如果是內心發出的邪怪,就很難驅除了。但是還是有方法,把妖怪移到城隍廟,它就會自己離開了。」到了晚上妖怪跟熙伯說,三天後,它就會離開,說完帶了些東西就走了。過了幾天它回來跟熙伯說:「大江以北,戰火四起,我沒有齊全的準備,所以回來準備一些東西,怕會吵到您的生活起居,真是不好意思!」然後就找製造甲冑、箭的工匠,製作干戈器械...
中流砥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流砥柱」原作「砥柱之流」。《晏子春秋》書中記載一則「二桃殺三士」的故事:齊景公手下勇士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三人對人傲慢無禮,於是晏子上諫言請求齊景公殺掉他們,並且獻上計謀說:「不如賞賜他們三人兩顆桃子,誰功勞大就可以吃桃子。」三人為了證明自己功勞大,爭著要得到桃子,最後三人都因為爭桃感到羞愧自殺而亡。其中古冶子在誇耀其功勛時說:「吾嘗從君濟于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流。當是時也,冶少不能游,潛行逆流百步,順流九里,得黿而殺之。」大意是:我曾經和國君一起渡河時,遇到一隻黿,牠咬住車子左邊那匹馬的腳,拖著潛入砥柱山那段湍急的水流中。那時,我不能在水面游泳,只有潛到水裏,頂住逆流,潛行百步,又順...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