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2.985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瓦釜雷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楚臣屈原受讒言毀,懷王時,放逐漢北,楚頃襄王時雖召回重用,旋又遭讒,流放江南,於是作〈九歌〉、〈卜居〉等篇,以明己志。〈卜居〉這篇是寫他一直得不到召見,理想和現實的相互矛盾,心裡感到迷惑,於是去見太卜,想借由占卜結果來解開心中的迷惑。文中屈原說他不知該怎麼做才是對的,覺得世間汙濁不清,輕薄的蟬翼被認為是重的,千鈞卻是輕的,可用以校正音律的樂器遭到毀壞拋棄,才質如瓦釜,卻發出如雷巨響,直似妖怪作聲,庸人在職;善於毀別人的人位居高位,賢能的人才卻沒有名聲。屈原以「黃鐘」比喻賢士,「瓦釜」比喻讒人,感嘆小人得志,世間沒人了解他的廉潔堅貞。後來「瓦釜雷鳴」用來比喻平庸無才德的人卻居於顯赫的高位...
家喻戶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重深密之地,使四方萬里朝令夕行,豈家至戶曉也哉?」 02.宋.歐陽修〈乞出第三劄子〉:「臣所謂辨誣、全名節者,為中外之人不可家至戶曉者爾。」 參考詞語︰家諭戶曉注音︰ㄐ|ㄚ ㄩˋ ㄏㄨˋ ㄒ|ㄠˇ漢語拼音︰jiā yù hù xiǎo釋義︰即「家喻戶曉」。見「家喻戶曉」條。 01.宋.樓鑰《攻媿集.卷二九.繳鄭熙等免罪》:「以言求人,曾未聞有所褒表而遽有免罪之旨,不可以家諭戶曉,必有輕議于下者。」
無微不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魏了翁〈辭免督視軍馬乞以參贊軍事從丞相行奏劄〉(據《鶴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二六》引)陛下申遣詔使,促臣隨班奏事,面諭丁寧。臣竊念主憂臣辱,義不得辭,跼蹐1>受命,退而差辟2>官吏,條列事目,調遣將士,凡所以為速發之計者,靡3>微不周。不惟臣子體國之至情,亦所以避讒遠,庶幾無間可入也。 〔注解〕 (1) 跼蹐:音ㄐㄩˊ ㄐ|ˊ,恐懼緊張的樣子。 (2) 差辟:音ㄔㄞ ㄅ|ˋ,派遣徵召。 (3) 靡:無。
摧枯拉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書.卷一三.異姓諸侯王表》秦既稱帝,患周之敗,以為起於處士橫議,諸侯力爭,四夷交侵,以弱見奪。於是削去五等,墮城銷刃,箝語燒書,內鋤雄俊,外攘胡粵,用壹威權,為萬世安,然十餘年間,猛敵橫發乎不虞,適戍彊於五伯,閭閻偪於戎狄,嚮應於議,奮臂威於甲兵,鄉秦之禁,適所以資豪桀而速自斃也。是以漢亡尺土之階,繇一劍之任,五載而成帝業。書傳所記,未嘗有焉。何則?古世相革,皆承聖王之烈,今漢1>獨收孤秦2>之弊。鐫金石3>者難為功,摧枯朽者易為力,其勢然也,故據漢受命,譜十八王,月而列之,天下一統,乃以年數。訖于孝文,異姓盡矣。 〔注解〕 (1) 漢:西元前206∼220,由漢高祖劉邦創立。至漢獻帝...
忍辱負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忍受屈辱怨而承擔重任。《三國志.卷五八.吳書.陸遜傳》:「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以僕有尺寸可稱,能忍辱負重故也。」《三國演義》第八三回:「僕雖一介書生,今蒙主上託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負重故也。」
養尊處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蘇洵〈上韓樞密書〉(據《嘉祐集.卷一○》引)御將者,天子之事也;御兵者,將之職也。天子者,養尊而處優,樹恩1>而收名,與天下為喜樂者也,故其道不可以御兵。人臣執法而不求情,盡心而不求名,出死力以捍社稷。天下之心繫於一人而已不與焉,故御兵者,人臣之事,不可以累天子也。今之所患,大臣好名而懼,好名則多樹私恩,懼則執法不堅,是以天下之兵豪縱至此,而莫之或制也。 〔注解〕 (1) 樹恩:施恩結好。
人心不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劉時中〈端正好.上高監司.既官府甚清明套.十二月〉曲(據《全元散曲》引)不是我論黃數黑1>,怎禁他惡紫奪朱2>?爭3>奈何人心不古,出落著馬牛襟裾4>。口將言而囁嚅5>,足欲進而趄6>。 〔注解〕 (1) 論黃數黑:惡意攻訐,誹批評。見「數黑論黃」。 (2) 惡紫奪朱:比喻異端代替正統,邪惡超越正義。惡,音ㄨˋ,憎恨。見「惡紫奪朱」。 (3) 爭:如何,同「怎」。 (4) 馬牛襟裾:比喻不識禮儀,人行事像禽獸一般。襟裾,音ㄐ|ㄣ ㄐㄩ,衣服。見「馬牛襟裾」。 (5) 囁嚅:音ㄋ|ㄝˋ ㄖㄨˊ,有話想說又不敢說,吞吞吐吐的樣子。 (6) 趄:音ㄗ ㄐㄩ,想前進卻又不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停止。漢.班昭〈女誡〉:「是故室人和則掩,外內離則惡揚。」《紅樓夢》第一五回:「賈赦等見執意不從,只得告辭謝恩回來,命手下人掩樂停音。」
傾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互相毀排擠。《舊唐書.卷一七六.李宗閔傳》:「比相嫌惡,因是列為朋黨,皆挾邪取權,兩相傾軋。」
針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規勸過失。《紅樓夢》第九八回:「那寶釵任人誹,並不介意,只窺察那寶玉心病,暗下針砭。」也作「鍼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