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1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鏡像水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世所重。《遠什大乘要義問答》為鳩摩羅什與慧遠的問答錄,又稱《大乘大義章》、《鳩摩羅什法師大義》,書中闡明了大乘佛教的教義,並反覆論述有關法身的問題。佛家把地、水、火、風四種元素形成之物稱為「色」,非此四大元素所形成之物則稱為「非色」。凡色,至少具有色、香、味、觸四種感覺之一,例如水有色、味、觸,風則只有觸。若是非色之物,就像鏡中的影像,水中的月亮,看來好像有實體,其實觸摸不著,只是個幻象。後來「鏡花水月」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虛幻不實在。
說文解字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清段玉裁撰,為清代研究《說文》重要著作之一。段氏首先根據《說文》體例和宋以前群書所引《說文》辭句校補其訛脫,以求恢復其原貌。再用古書上所用字義,以闡明《說文》的說解和一字多義的由來。創通條例,繫聯音韻和訓詁,對漢字研究貢獻卓著。此書引證浩博,考訂精確,惟改動原文,增刪篆文,不免有武斷之處。後附《六書音均表》五篇,依《詩經》用韻和諧聲,分古韻為六類十七部,為古音學重要著作。《說文解字注》中每篆下所注古韻部,大都依此而定。
金剛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典籍。一卷。全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有六種漢譯本,以鳩摩羅什譯本最流行。內容主要在闡明般若空義。在般若經典中,其流行程度僅次於般若心經。禪宗從五祖弘忍以來特別重視此經。本經除漢譯本外,尚有梵文本和藏譯本傳世。中、日注疏數百種。
臨渴穿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臨渴掘井」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臨渴掘井」原作「渴而穿井」。《黃帝內經》共十八卷,內容包括《黃帝內經素問》、《靈樞經》兩部分。是春秋戰國前醫療經驗和理論知識的總結,也是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著作。這篇〈四氣調神大論〉記載:強調人應依據四時陰陽調整作息以養生的重要性,闡明四時陰陽是萬物的根本,順應節氣就不會生重病,是養生的方法,如果等到病根生成才治療,亂象已成才治理疏通,就像口渴了才挖井取水,要打仗了才鑄造兵器,這樣豈不是太晚了!後來「臨渴掘井」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的「渴而穿井」演變而來,用來比喻事到臨頭才著手準備,為時已晚。另外在《晏子春秋.內篇.雜上》也記載一則故事:春秋魯昭公逃離...
臨渴之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臨渴掘井」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臨渴掘井」原作「渴而穿井」。《黃帝內經》共十八卷,內容包括《黃帝內經素問》、《靈樞經》兩部分。是春秋戰國前醫療經驗和理論知識的總結,也是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著作。這篇〈四氣調神大論〉記載:強調人應依據四時陰陽調整作息以養生的重要性,闡明四時陰陽是萬物的根本,順應節氣就不會生重病,是養生的方法,如果等到病根生成才治療,亂象已成才治理疏通,就像口渴了才挖井取水,要打仗了才鑄造兵器,這樣豈不是太晚了!後來「臨渴掘井」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的「渴而穿井」演變而來,用來比喻事到臨頭才著手準備,為時已晚。另外在《晏子春秋.內篇.雜上》也記載一則故事:春秋魯昭公逃離...
闡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闡明隱微的道理。《易經.繫辭下》:「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
心猨意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心猿意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參同契》是一本將《周易》易理、「黃老」、「爐火」三者道理參合為一的煉丹修仙之作,因此又稱為《周易參同契》,托言《易經》中的卦象,結合黃老學說,以闡明煉丹(即爐火)的原理和方法,是道教最早有系統論述煉丹的書籍。全書分上、中、下三篇,典源主要在說明內在心性修養的方法。心思必須無所雜念,無所為,才能達到氣和的境界,在動靜之間也要常保平衡,時時調息,於日常生活之中無所間斷。如果心思如猿猴不定地跳躍,像快馬四處地奔馳,而難以控制,就會讓神氣散亂,如此一來,想要修心養性,是不可能的。後來「心猿意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心意不定,不能自持。
跌而不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蹶不振」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西漢劉向所撰《說苑》一書,記錄軼聞瑣事,雜以議論,以儒家思想為指歸,闡明國家興亡、政治得失之理,以為後世鑒戒。〈談叢〉這篇是各家名言彙編,其中「一噎之故,絕穀不食;一蹶之故,卻足不行」,本於《淮南子.脩務》:「今以為學者之有過而非學者,則是以一飽之故,絕穀不食;以一蹪之難,輟足不行。惑也。」大意是:現在因為有的學者有過錯就詆毀所有的學者,不再學習,就像一旦被飯噎到,便不再吃飯,跌了一跤,就畏縮不敢再向前走。這未免太糊塗了。後來「一蹶不振」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一遭受挫敗,就再也不能振作起來。
李約瑟(Joseph Needham)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猨意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心猿意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參同契》是一本將《周易》易理、「黃老」、「爐火」三者道理參合為一的煉丹修仙之作,因此又稱為《周易參同契》,托言《易經》中的卦象,結合黃老學說,以闡明煉丹(即爐火)的原理和方法,是道教最早有系統論述煉丹的書籍。全書分上、中、下三篇,典源主要在說明內在心性修養的方法。心思必須無所雜念,無所為,才能達到氣和的境界,在動靜之間也要常保平衡,時時調息,於日常生活之中無所間斷。如果心思如猿猴不定地跳躍,像快馬四處地奔馳,而難以控制,就會讓神氣散亂,如此一來,想要修心養性,是不可能的。後來「心猿意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心意不定,不能自持。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