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衝犯、不顧。如:「冒險」、「冒犯」、「衝冒」。《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張空拳,冒白刃,北嚮爭死敵者。」宋.華岳〈雨〉詩:「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勢晴山又綠。」
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STAD)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進步的指標。 三、進行學生分組合作學習採用異質分組的方式,將不同能力、性別的學生分配到不同小組中。步如下:1.排序,教師依學生過去之成績表現,將學生依次序排列。2.決定小組人數,盡可能使每組的人數一致。3.安排學生角色任務,以建立學生在小組中的責任與互賴關係。4.採S型或其他適合的方式分派學生到各小組,使各組具有相似的異質性。 貳、教學流程 一、全班授課可利用投影片或其他視聽媒體來介紹教材之重點內容,提示學習任務,教學過程中應強調意義學習而非內容記憶。 二、分組學習在進行分組討論時,小組同學的主要工作是精熟教師授課的教...
一波三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一戈,如百鈞之弩發;每作一點,如高峰墜石,屈折如鋼鉤;每作一牽,如萬歲枯藤;每作一放,縱如足行之趣。 〔注解〕 (1) 翼:即宋翼。西晉人,生卒年不詳,書法家鍾繇的弟子。也是有名的書法家。 (2) 潛心改跡:專心改變自己的筆法。〔參考資料〕 另可參考:晉.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據《太平御覽.卷七四八.工藝部五.書中》引)
個案研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直接觀察與有系統之訪問。目錄1 特徵2 目標3 研究設計3.1 設計形式3.2 設計要素4 研究步5 關鍵字6 參考資料 特徵1.焦點置於特定事實或情況來研究現象;2.對個案做深度研究;3.在自然環境中研究現象;4.研究個案參予者之內觀觀點(emic perspective)。 目標個案研究依其具有探索性(exploratory)、描述性(descriptive)與解釋性(explanatory)等目標,可區分為:1.探索性個案研究:通常處理是什麼(what)形式的問題。2.描述性個案研究:常在處理誰(who)、何處...
寥寥無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胡應麟《詩藪.內編.古體下.七言》建安1>以後,五言2>日盛。晉、宋、齊間,七言歌行3>寥寥無幾。獨〈白紵歌〉、〈行路難〉時見文士集中,皆短章也。梁人頗尚此體,〈燕歌行〉、〈搗衣曲〉諸作,實為初唐鼻祖。 〔注解〕 (1) 建安:東漢獻帝的年號(西元196∼219)。 (2) 五言:指五言詩,每句五字的詩。有五言古詩、五言絕句、五言律詩、五言排律等。 (3) 七言歌行:即七言古詩。歌行,一種古詩詩體。放情長言為「歌」,步馳騁為「行」。後漸無嚴格區別,而合歌行為一體。其音節、格律較一般詩體自由,富於變化。
凱勒(J._Keller)ARCS動機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到了「完成後成就感的滿足」 ARCS模式的特色注意動機、情意的激發它能配合其他的教學理論或教學設計步合併運用它不僅著眼於教學效果的提升,還特別重視學習的趣味性,藉著一連串的策略,強化維持學習者的興趣,以達到學習效果的目的。促進一個成功、有趣的學習活動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例如、教材本身便是很大的關鍵。Keller在ARCS模式的發展過程中,認為不僅教師應了解並使用這些策略,有主張教學設計過程中即應考慮這些因素,而發展、製作能吸引學生興趣激發學習動機的教材。
焦頭爛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聊齋志異.卷二.九山王》:「火之,燄亙霄漢,如黑靈芝,燔臭灰瞇不可近;但聞鳴啼嗥動之聲,嘈雜聒耳。既熄,入視。則死狐滿地,焦頭爛額者,不可勝計。」
呆若木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清.王韜《淞隱漫錄.卷一○.錢蕙蓀》:「生聞此消息,呆立若木雞,應對全乖。」
旁敲側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聊齋志異.卷一二.新鄭訟》清.但明倫.評事有難於明1>者,有得其端倪2>而不能以口舌爭者,非旁敲側擊,用借賓定主之法,則真無皂白3>矣。所謂實心為政者,無論事之大小,皆得與民公此是非也。 〔注解〕 (1) 明:突然明白。 (2) 端倪:頭緒。 (3) 皂白:比喻事情的是非情由。皂,黑色。
德懷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德懷術1.1 功能1.2 實施原則1.3 實施步1.4 中英文關鍵字1.5 參考資料 德懷術  德懷術(Delphitechnique)是一種尋求群體共識的過程。該技術的運用,係針對某一主題設計問卷,請一組專家(或稱德懷術小組)表達其意見,然後就專家之意見加以蒐集、組織,以期獲得團體成員一致的看法(王文科、王智弘,2006)。(引自呂彥億,2008) 功能  在擬訂計畫的過程中,凡是需要結合多數專家的專業意見,以獲得比較一致性的答案時,就可以使用德懷術。在計畫當中,德懷術最適合使用來預測未來教育發展的可能走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