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7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三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彈撥樂器:(1)形體較大的三弦。北方曲藝大鼓書、單弦牌子曲常用的伴奏樂器。(2)彞族樂器。流行於雲南省彌勒、宜良、巍山等彞族居住的地區。琴桿、琴筒均為木製,蒙羊皮。
|
廣府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廣州為中心,流行於廣東大部分和廣西部分地區的劇種。西皮、二黃為其基本曲調,吸收廣東小曲,並把胡琴調門降低,以利粵語發音。也稱為「粵劇」。
|
祁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湖南衡陽、邵陽,廣西桂林、全州等地的劇種。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包括高腔、皮黃、崑腔等唱腔,以高亢激邁著稱。分為永河、寶河兩大派。
|
信天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流行於甘肅、陝西北部及寧夏東北部的山歌。一般為七字一句,兩句一段,短的只有一段,長的可達十數段。有兩種曲調:一為音調高亢遼闊;一為曲調平穩。內容以反映愛情、日常生活為主。
|
打竹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竹竿舞。為黎族民間舞蹈型式之一。流行於大陸地區廣東省、海南島一帶。舞時在地上平行擺放兩根竹竿,上面橫架六根竹竿,六人分別蹲在兩邊,雙手各持竿端,按一致的節奏敲擊,舞者在竹竿分合的空隙,做各種的舞蹈動作。
|
高甲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閩南一帶的劇種。相傳源於清初閩南的宋江戲,演員常穿大甲,在廣場高臺上跳桌子,故得名。後吸收平劇劇目及表演形式,其角色分生、旦、丑、北(淨)、雜五類。唱工方面伴奏以南管為主。也稱為「戈甲戲」、「九角戲」。
|
淮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起源於淮陰、鹽城、阜寧一帶的劇種。由當地民間曲藝門談詞和敬神的香火戲相結合,並吸取了徽劇的表演方法和劇目發展而成,有一百多年歷史。現僅流行於江蘇北部、上海及安徽的部分地區。
|
棒球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以職棒球員照片及其比賽紀錄所製成的卡片。常為職棒球迷收集、交換的重要收藏品。如:「國內自從推動職棒後,棒球卡的收藏也漸漸流行起來。」
|
錦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五彩絲線織成的鞋履。流行於魏晉以後,多為貴族婦女所穿著。
|
海南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廣東省海南島及雷州半島部分地區的地方戲曲。參見「瓊劇」條。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