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640.6287 ms
共 7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中幡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民俗技藝表演活動。流行於北京等地區。「幡」是旗幟的一種,「中幡」則為一種裝飾華麗,既具有儀仗特色;又用於比賽的旗幟。經常會在竿頂上飾有一層至數層由彩釉、錦緞、響鈴、小旗、流蘇組成的圓形裝飾物。表演時,藝人們將竿子豎起托在手中,舞出許多花樣。原為皇室儀仗隊的表演活動,後演變成民間廟會中的表演節目。
|
廣府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廣州為中心,流行於廣東大部分和廣西部分地區的劇種。西皮、二黃為其基本曲調,吸收廣東小曲,並把胡琴調門降低,以利粵語發音。也稱為「粵劇」。
|
山東梆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山東一帶與河南、河北部分地區的劇種。據說是秦腔或晉劇傳入山東後所形成。至今已有三百餘年歷史,以梆子腔演唱。伴奏樂器最早使用二弦、三弦,後改用板胡、二胡。戲曲劇目有四百餘齣。
|
淮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起源於淮陰、鹽城、阜寧一帶的劇種。由當地民間曲藝門談詞和敬神的香火戲相結合,並吸取了徽劇的表演方法和劇目發展而成,有一百多年歷史。現僅流行於江蘇北部、上海及安徽的部分地區。
|
客家山歌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廣東興寧、梅縣一帶,用客語所呈現出具有山歌特色的演唱和戲劇表演。其唱腔與曲調以客家山歌、小調為基礎,後吸收廣東漢劇音樂和梅縣民間音樂,再配合劇情,可以在舞臺上表演。
|
凍天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傷寒或流行的疾病。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一折:「孩兒是徐州安山縣人氏,姓陳名虎,出來做買賣,染了一場凍天行的症候。」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一折:「宋江哥哥又差某徐寧接應關勝去,到這權家店支家口,得了一場凍天行的證候,一臥不起。」
|
瓊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廣東省海南島及雷州半島部分地區的地方戲曲。由潮劇、閩南梨園戲結合海南島當地的語言、民間小調等演變而成。受粵劇影響頗多。也稱為「海南戲」。
|
打竹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竹竿舞。為黎族民間舞蹈型式之一。流行於大陸地區廣東省、海南島一帶。舞時在地上平行擺放兩根竹竿,上面橫架六根竹竿,六人分別蹲在兩邊,雙手各持竿端,按一致的節奏敲擊,舞者在竹竿分合的空隙,做各種的舞蹈動作。
|
建安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漢建安年間所流行的詩體。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及建安七子等為主導。
|
羅馬建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羅馬的建築。在結構上承襲希臘建築的山形牆和柱廊的特色,並創造了圓拱和圓頂。建築規模宏偉,以石材為主,三合土次之,裝飾華麗,多用嵌工。著名的建築有提托斯紀念門、鬥獸場、萬神殿。以其重實用性,第十世紀起流行於歐洲。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