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魚目入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記室時,寫了一篇〈到大司馬記室牋〉,來感謝朝廷的提拔。文中任昉極為自謙,形容自己只是像魚眼睛那樣毫無價值的人,卻被當作美玉一般來使用。唐人李善在注解時,引用了《韓詩外傳》為證,說明古人認為白色骨頭外觀看起來像象牙,魚的眼珠乍看之下很像珍珠。後來「魚目混珠」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以假亂真。
啓發潛能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教育的重點就是在上述五個範疇同時建立學生主動、積極學習的環境和氣氛,以培育學生積極、正巷和樂觀的價值觀和行為態度,於此而言,學校教師應改變過去傳統「高高在上」的心態,並揚棄是學生為被動知識之想法,表現出自己對學生的信任,尊重學生思維,相信學生有能力承擔責任、解決問題,而且提供適宜的環境,以利學生學習,俾使學生有效開展其潛能。國內中小學教育受到升學主義影響,過度重視學生智育表現,導致教學偏差,嚴重扭曲學習的本質和價值,致使學生享受不到學習趣味,學...
裴斯塔洛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思想主要特色2 思想重點3 教育的主張4 資料來源 思想主要特色 (一) 教育愛:以施捨為要點,尤關懷價值層次低的學童,三類依序是貧苦兒 童、品學兼劣者、身心殘障者。(二) 母愛:母愛是上帝的種子,提供孩童生理需求,使孩童得到信賴與愛的 呵護,且母親以具體身教讓孩童感受到愛。 思想重點 (一) 人性論:有三階段說,認為人性如自然,善惡是人所附加的價值判斷, 教育的職責在於剷除人性險惡之處,恢復其善良天性。1.生物原始階段...
馬耳射東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馬耳東風」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馬耳東風」原作「東風射馬耳」,意指東風吹過馬耳邊,瞬間消逝。見於唐代詩人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詩。典源節錄的大意:在北窗下吟詩作賦盡談些風花雪月的事情,說得再多也不比一杯水來得有價值。世間的人聽到這些都轉頭就走,就像東風吹過馬耳,瞬間消逝無蹤,起不了任何作用,比喻充耳不聞、無動於衷。亦可省作「東風馬耳」,例如:宋代詩人范成大〈丙午新正書懷〉詩一○首之八:「栗里歸來窗下臥,香山老去病中詩。東風馬耳塵勞後,半夜雞聲睡熟時。」而「馬耳東風」則見於宋代蘇軾〈和何長官六言次韻〉詩五首之五:「青山自是絕色,無人誰與為容。說向市朝公子,何殊馬耳東風。」指的...
吳鳳科技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英文名稱2 辦學理念3 發展目標4 校訓5 校徽6 學院系所7 校史8 交通資訊9 參考資料 英文名稱Wu Feng University 辦學理念願景使命營造第一所以「安全」為核心價值,培育專業能力與人文素養兼備,具有國際觀的時代菁英,注重研究創新與社會服務,建立技職體系優質教育環境與教學品質之台灣第一私立科技大學。在各領域培育以「安全」概念為思維的專業人才,落實技職教育務實精神,培養專業與倫理兼備,具有創新和解決問題能力,能尊重生命價值...
超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金融機構以超出擔保品實際價值的款項貸給客戶。[例]這家銀行因爆出大筆超貸的內情,所以發生擠兌。
一折短劇-明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麼清代則是這種短劇趨向成熟和繁榮的時期。  明代一折短劇不僅體製特殊,而且由於文人從事創作,戲劇藝術價值大為提昇,別開戲劇之一途,對清雜劇的發展有很深的影響。資料來源:青藤書屋-明清南雜劇的發展軌跡
狐裘羔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價值昂貴的狐皮做袍子,卻以價值低賤的羔皮製衣袖。比喻大體雖然完好卻稍有瑕疵。《左傳.襄公十四年》:「宰穀從而逃歸,衛人將殺之,辭曰:『余不說初矣。余狐裘而羔袖。』」宋.蘇軾〈賀趙大資致仕啟〉:「究觀自古之忠賢,少有完傳。錦衣而夜行者多矣,狐裘而羔袖者有之。」
折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土地以外的固定資產在每一使用期間所分攤的購置成本。
水平單元計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就是採行課程統整的水平學計畫,讓學生能對於相關學科知識進行統整概念,在合作學習過程培養學習的社會性價值。(註1)2. 統整主題式教學的範圍Roberts&Kellough(1996)指出班級實施統整主題式教學包括下列四個範圍: 呈現主題內容和其他學習領域的相關性 和其他教師協商進行協同教學 師生共同討論主題教學 學生展開主題單學習活動3. 圖解跨學科教學單元跨學科教學單元強調不同領域學科知識的補充,透過圖解的描繪可以顯示內容是如何安排的。圖解大綱或網狀模式的原則(Borich,1996) 確認主題與概...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