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8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趨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取捨。《韓非子.解老》:「人無愚智,莫不有趨舍。」
|
蕺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名。位於浙江省紹興縣臥龍山東北。以出產蕺菜而得名。晉王羲之宅居於此,後捨宅為戒珠寺,故也稱為「戒珠山」。
|
舍本理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捨本逐末」。見「捨本逐末」條。01.三國魏.劉邵《人物志.材理》:「善難者務釋事本,不善難者舍本而理末,舍本而理末,則辭構矣。」
|
碌碌波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勞碌、奔波。元.李文蔚《燕青博魚》第四折:「拜辭了宋江哥哥,不辭憚碌碌波波,為兄弟忘生捨死,早救出地網天羅。」也作「波波碌碌」。
|
抱令守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固守法令規則,不知變通。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但知抱令守律,早刑晚捨,便云我能平獄。」
|
宋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戰國時宋人,生卒年不詳。與齊宣王同時,孟軻、莊周都很敬重他,稱他為先生或宋子。其思想接近墨家,主張崇儉、非鬥,嘗欲以利遊說秦楚罷兵,孟子勸他捨利而言仁義。也作「宋鈃」。
|
伏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捨棄性命。《左傳.成公二年》:「臣,治煩去惑者也,是以伏死而爭。」《梁書.卷一四.列傳.江淹》:「士有一定之論,女有不易之行。信而見疑,貞而為戮,是以壯夫義士伏死而不顧者,此也。」
|
棄邪從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捨棄惡行,回歸正道。《三國志.卷三三.蜀書.後主禪傳》裴松之注引《諸葛亮集》:「有能棄邪從正,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者,國有常典,封寵大小,各有品限。」也作「棄邪歸正」。
|
典身賣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賣身為奴,供人驅使。《西遊記》第四○回:「若肯捨大慈悲,救我一命回家,就典身賣命,也酬謝師恩,致使黃沙蓋面,更不敢忘也。」
|
幽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獨處於僻靜之地。《文選.張衡.玄思賦》:「幽獨守此庂陋兮,敢怠遑而捨勤。」唐.杜甫〈自瀼西荊扉且移居東屯茅屋〉詩四首之四:「幽獨移佳境,清深隔遠關。」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