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邊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邊境上的關口。《史記.卷一二○.汲鄭列傳.汲黯》:「民安知市買長安中物,而文吏繩以為闌出財物于邊關乎?」
肝膽相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勇俱困者也。……當今兩主之命縣於足下1>。足下為漢2>則漢勝,與楚3>則楚勝。臣願披腹心,輸肝膽,效計,恐足下不能用也。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參分天下,鼎足4>而居,其勢莫敢先動。夫以足下之賢聖,有甲兵之眾,據彊齊,從燕、趙,出空虛之地而制其後,因民之欲,西鄉為百姓請命,則天下風走而響應矣,孰敢不聽!」 〔注解〕 (1) 縣於足下:指天下大勢由韓信決定。縣,音ㄒㄩㄢˊ,通「懸」。 (1) 為漢:幫助投效劉邦。 (1) 與楚:效忠協助項羽。 (1) 鼎足:鼎有三足,故云三分天下。〔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漢書.卷四五.蒯伍江息夫傳.蒯通》
傳聞不如親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百聞不如一見」。見「百聞不如一見」條。01.漢.應劭《風俗通義.卷二.正失》:「《春秋》以為『傳聞不如親見』,親見之人,斯為審矣。」02.《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列傳》:「臣以為傳聞不如親見,視景不如察形。」 
杜漸除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蔥青。禁微則易,救末者難,人莫不忽於微細,以致其大。恩不忍誨,義不忍割,去事之後,未然之明鏡也。臣以為左官外附之臣,依託權門,傾覆諂諛,以求容媚者,宜行一切之誅。 〔注解〕 (1) 陛下:古代臣民對天子的尊稱。 (2) 戲豫:遊戲豫樂。豫,樂。 (3) 湊:聚攏、聚合。
不測之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深暗得無法測量的深淵。比喻危險的地方。《戰國策.魏策三》:「今秦不可知之國也,猶不測之淵也。」漢.劉向《說苑.卷九.正諫》:「上懸之無極之高,下垂之不測之淵,雖甚之人,且猶知哀其將絕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一種古書上的樹木。《廣韻.平聲.先韻》:「楄,木名。」《山海經.中山經》:「堵山,神天居之,是多怪風雨。其上有木焉,名曰:『天楄』。」
一劍兩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刀兩斷」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寒山,是唐代的隱士,也是一位高僧。姓名和生卒年均不可考,因為長期隱居於天臺的寒巖,因而稱為「寒山」或「寒山子」。其詩風與早期的禪宗思想一致,蘊含禪宗的哲理。他有一首詩,說到智慧過人者與一般才德低下者的不同。才智過人的,心思敏銳,勤奮不懈地修道,可以領悟當中的佛法意境;而才德低下的,通常昧無知且冥頑不靈,一直要到大難臨頭了,才知道毀滅了自己的人生。常常可以看到那些明知故犯而不懼後果的人,將在市集中被處以死刑,此時唯一能做的,就是要有男子漢大丈夫的氣概,堅決果斷地接受斬首。詩的原文「一刀兩段截」,後來演變出「一刀兩斷」這句成語,用來比喻堅決地斷絕關係。
垂首喪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砉欻嚘嚶。毛髮盡豎,竦肩縮頸。疑有而無,久乃可明,若有言者曰:「吾與子居,四十年餘:子在孩提,吾不子。子學子耕,求官與名;惟子是從,不變於初。門神戶靈,我叱我呵。包羞詭隨,志不在他。子遷南荒,熱爍濕蒸,我非其鄉,百鬼欺陵。太學四年,朝虀暮鹽,惟我保汝,人皆汝嫌。自初及終,未始背汝,心無異謀,口絕行語。於何聽聞,云我當去?是必夫子信讒,有閒於子也。我鬼非人,安用車船?鼻嗅臭香,糗粻可捐。單獨一身,誰為朋儔?子苟備知,可數已不?子能盡言,可謂聖智。情狀既露,敢不迴避?」主人應之曰:「子以吾為真不知也耶?子之朋儔,非六非四,在十去五,滿七除二,各有主張,私立名字,捩手覆羹,轉喉觸諱。凡所以使吾面目...
烏之雌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烏鴉雌雄不易辨別。比喻是非、賢不分。《詩經.小雅.正月》:「召彼故老,訊之占夢,具曰予聖,誰知烏之雌雄。」
凡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庸的人。三國魏.曹植〈任城王誄〉:「凡夫愛命,違者徇名。」《西遊記》第一二回:「若貪淫樂禍的僧,不齋不戒的和尚,毀經謗佛的凡夫,難見我袈裟之面,這便是不好處。」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