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10886 收藏人次:1089283
1.笨傻、不聰明。如:「笨」、「昧無知」。《論語.為政》:「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唐.白居易〈新樂府.澗底松〉:「高者未必賢,下者未必。」
2.與自身有關的。如:「見」、「兄」。《戰國策.秦策五》:「臣效計,大王不用。」
欺騙、蒙騙。《孫子.九地》:「能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文選.賈誼.過秦論》:「於是廢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黔首。」
自稱的謙詞。《文選.諸葛亮.出師表》:「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唐.劉得仁〈賀顧非熊及第其年內索文章〉詩:「為童稚時,已解念君詩。」
大智若     
瀏覽人次:61852 收藏人次:4224305
具有極高智慧的人往往表面上看起來似乎很平庸。明.李贄《焚書.卷三.李中谿先生告文》:「蓋眾川合流,務欲以成其大;土石並砌,務欲以實其堅。故大智若。」也作「大智如」。
公移山     
瀏覽人次:33512 收藏人次:1036191
相傳北山公苦於家門前有太形、王屋二山阻攔出路,因而率領子孫挖掘土石,決心鏟平二山。後天帝為其真誠所感動,於是命夸蛾氏二子背負二山,移去他地。見《列子.湯問》。後以公移山比喻努力不懈,不畏艱難,自能成事。如:「這件事確實不易,但如果效法公移山的精神,還怕不會成功嗎?」清.黃宗羲〈張蒼水墓誌〉:「公移山,精衛填海,常人藐為說鈴,賢聖指為血路也。」
    
瀏覽人次:6651 收藏人次:608858
笨無知,不明事理。晉.郭璞〈蚍蜉賦〉:「伊斯蟲之昧,乃先識而似悊。」《舊唐書.卷一三八.賈耽傳》:「臣雖昧,夙嘗師範,累蒙拔擢,遂忝臺司。」
者千慮,必有一得     
瀏覽人次:5472 收藏人次:324528
人的各種考慮中,必有一點值得採納的。《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者千慮,必有一得。」也作「者千慮,亦有一得」、「者千慮,或有一得」。
不可及     
瀏覽人次:3967 收藏人次:129411
語出《論語.公冶長》:「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其知可及也,其不可及也。」讚美人裝作痴的涵養功夫非常人所能及。《三國志.卷一○.魏書.荀攸傳》:「公達外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彊,不伐善,無施勞,智可及,不可及。」今多譏罵人笨到了極點。如:「他誤信誇大不實的成藥廣告,非但花錢傷身,甚至危及性命,真是不可及啊!」
    
瀏覽人次:3252 收藏人次:803046
痴呆笨拙。《警世通言.卷二二.宋小官團圓破氈笠》:「劉翁蠢,全不省事,逕與女兒討那破氈笠。」《老殘遊記》第九回:「只是既然三教道裡子都是一樣,在下蠢得極,到要請教這同處在甚麼地方,異處在甚麼地方?」
大智如     
瀏覽人次:3019 收藏人次:0
智慧極高的人,深藏不露,表面看起來像是很笨。宋.蘇軾〈賀歐陽少師致仕啟〉:「大勇若怯,大智如。」也作「大智若」。
    
瀏覽人次:2674 收藏人次:2550353
昧笨拙,反應不靈巧。[例]很多成績不好的學生只是學習意願不高,並非資質笨。
昧無知     
瀏覽人次:2173 收藏人次:0
笨而不明事理。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七○.紅鉛火龍訣》:「為上智之人,明達而自知,無勞論也。昧無知,勉論不及也。」《明史.卷一三七.吳伯宗傳》:「倘昧無知,亦聽其所為,不在旌表之例。」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