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上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用心、不留心。《紅樓夢》第一○回:「氣的是他兄弟不學好,不上心書,以致如此學裡吵鬧。」
發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思想、意等開始萌生。如:「清末的腐敗,促使革命的思想發芽。」
牽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在閩南習俗中有人死後數年,因其親人想,透過靈媒召請亡魂的事。
萌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事物的產生或發生。如:「這件事使他萌發了創作意。」明.方孝孺〈省庵記〉:「吾於言也省其或違乎理,於行也省其或戾於義,慮之萌發也省其或汨於私而淪於欲。」
平均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均數(Average)目錄1 何謂平均數2 了解平均數2.1 平等概2.2 平衡點概2.3 平均數的改變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何謂平均數日常生活中常聽到平均的概,所謂平均數即在描述一個數量較大的集合,運用測量或者單獨的數,來表示出來此集合的大概樣貌。舉例而言,學生常計算自己段考成績的平均,而透過平均數,將可大概反映出學生於課業上的表現概況。而在計算上,平均數是將資料...
界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詞或概的完整意義,稱為「界說」。清.馬建忠《馬氏文通.卷一.正名》:「凡立言,先正所用之名,以定命義之所在者,曰界說。」
感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互相感動相應。《易經.咸卦》:「二氣感應以相與。」
2.受外界事物的影響,而引起相應的情感和動作。《漢書.卷二二.禮樂志》:「《書》云:『擊石拊石,百獸率舞。』鳥獸且猶感應,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西遊記》第三六回:「你本是泥塑金裝假像,內裡豈無感應?」
3.人以精誠感動神明,神明自然會回應人。《漢書.卷二五.郊祀志下》:「皆有神祇感應,然後營之。」
4.用於表示交互影響的物理現象,例如靜電感應、電磁感應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忠愛、忠誠。如:「忠藎」。《詩經.大雅.文王》:「王之藎臣,無爾祖。」
男女有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認為男性、女性在生理、心理上有差異,應遵守的禮法亦有差別,男女間的交往需慎重守禮。[例]男女有別是舊時用以強調應嚴守禮教的觀
惜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捨不得把產品或商品輕易賣出。如:「要不是在老顧客的分上,他才不會把原本惜售的汽車賣掉。」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