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話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開場白、打開話題的言談。《石點頭.卷三.王本立天涯求父》:「總之孝不孝皆出自天性,原不在於讀書不讀書,如今且說一個忘根本的讀書人,權做個話頭。」
不同日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報怨」。父母既是我們在世上最親的人,遇到殺父仇人,豈有輕饒的道理?想盡辦法也要報仇,否則為人子女就是不孝,也就是不合禮了。這正是為何《曲禮》說:「父之讎,弗與共戴天」的理由了。這種觀念在《禮記.檀弓上》也提到:有父母之仇要報的人,是要「寢苫枕干」的。苫,音ㄕㄢ,草的意思。干是盾,也就是兵器的意思。也就是為報父母之仇,為人子女要處心積慮,睡不能安寢,隨時準備兵器,等待機會。所以「不共戴天」原本是古代儒家藉報父仇一事的觀念,來宣揚對父母之孝的重要,後來演變成一句成語,比喻對人仇恨極深。
臺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對對方裁決、審察的敬辭。元.關漢卿《單刀會》第四折:「魯肅不敢自專,君侯臺鑒不錯。」《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況且爺爺不責小的不孝,反責母親,小的至死心裡不安。望爺爺臺鑒!」
辭色俱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神志迷惘,若有所失的樣子。〔參考資料〕 《晉書.卷六.明帝紀》敦素以帝神武明略,朝野之所欽信,欲誣以不孝而廢焉。大會百官而問溫嶠曰:「皇太子以何德稱?」聲色俱厲,必欲使有言。嶠對曰:「鉤深致遠,蓋非淺局所量。以禮觀之,可稱為孝矣。」眾皆以為信然,敦謀遂止。另可參考: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汰侈》
起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任事、辦事。《管子.形勢解》:「解惰簡慢,以之事主則不忠,以之事父母則不孝,以之起事則不成。」
明欺暗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假話欺騙對方。《西遊記》第一一回:「自出了森羅殿,見那陰司裡,不忠不孝,非禮非義,作踐五穀,明欺暗騙,大斗小秤,姦盜詐偽,淫邪欺罔之徒,受那些磨燒舂剉之苦,煎熬弔剝之刑,有千千萬萬,看之不足。」
罵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辱罵詛咒。《史記.卷九○.魏豹傳》:「今漢王慢而侮人,罵詈諸侯、群臣如罵奴耳!」《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媳婦是個病鬼,兒子又十分不孝,動不動將老身罵詈。」
八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周代法制中的八種刑法。《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鄉八刑糾萬民:一曰不孝之刑;二曰不睦之刑;三曰不姻之刑;四曰不弟之刑;五曰不任之刑;六曰不恤之刑;七曰造言之刑;八曰亂民之刑。」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書記》:「黃鍾調起,五音以正,法律馭民,八刑克平,以律為名,取中正也。」
鬥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凶狠的手段與別人爭勝。《孟子.離婁下》:「好勇鬥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也作「鬥狠」。
十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最嚴重的十大罪行。《隋書.卷二五.刑法志》:「又置十惡之條……,一曰謀反,二曰謀大逆,三曰謀叛,四曰惡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義,十曰內亂。」元.李行道《灰闌記》第二折:「你藥殺親夫,這是十惡大罪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