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6.72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敬愛順從親長。如:「孝順」、「孝道」、「孝敬」、「百善孝為先」。
居喪的禮儀。如:「守孝」。
居喪時所穿的孝服或佩戴。如:「脫孝」、「孝服」、「披麻戴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晚輩對長輩的供養。《孟子.離婁下》:「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貶退。通「黜」。《禮記.王制》:「不孝者,君絀以爵。」《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傳》:「屈平既絀,其後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惠王患之。」
不共戴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報怨」。父母既是我們在世上最親的人,遇到殺父仇人,豈有輕饒的道理?想盡辦法也要報仇,否則為人子女就是不孝,也就是不合禮了。這正是為何《曲禮》說:「父之讎,弗與共戴天」的理由了。這種觀念在《禮記.檀弓上》也提到:有父母之仇要報的人,是要「寢苫枕干」的。苫,音ㄕㄢ,草的意思。干是盾,也就是兵器的意思。也就是為報父母之仇,為人子女要處心積慮,睡不能安寢,隨時準備兵器,等待機會。所以「不共戴天」原本是古代儒家藉報父仇一事的觀念,來宣揚對父母之孝的重要,後來演變成一句成語,比喻對人仇恨極深。
菽水承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 《禮記˙檀弓下》子路曰:「傷哉!貧也。生無以為養,死無以為禮也。」孔子曰:「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 2.語譯 比喻子女孝順父母,雖然是豆和水這樣平常的飲食,也能使父母歡悅。 3.故事內容 <<無>>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戲綵娛親、承歡膝下、晨昏定省。 相反詞 忤逆不孝、孤犢觸乳、大逆不道。 5.例句 為人子女盡孝之道,最基本的便是做到菽水承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鳥綱鴟鴞科鳥類的總稱。《說文解字.木部》:「梟,不孝鳥也。」明.張自烈《正字通.木部》:「梟,鳥生炎州,母嫗子百日,羽翼長,從母索食,食母而飛。關西名流離。又土梟,鷹身貓面,穴土而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子孫。如:「名人之後」。《詩經.大雅.瞻卬》:「式救爾後。」漢.鄭玄.箋:「後,謂子孫也。」《孟子.離婁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十惡不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隋書.卷二五.刑法志》載,隋文帝開皇年間,朝臣根據前代舊法制定死刑、流刑、徒刑、杖刑、笞刑等五種刑法,並且採納及增刪北齊十大惡刑的條目,按上「十惡」這個名稱,分別是: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等十大罪刑。規定只要是犯了這十大罪刑其中一種,和因為殺人已經被判刑確定的人,即使遇到皇帝大赦天下,也不在赦免罪刑的範圍之內。後來這個典故被濃縮成「十惡不赦」,用來形容罪大惡極,不可饒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整個、全部。如:「通宵」、「通盤考量」。《孟子.離婁下》:「匡章通國皆稱不孝焉,夫子與之遊,又從而禮貌之,敢問何也?」
竟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居然。如:「他竟然說出這樣的話來傷母親的心,真是不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