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假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前夫或前妻的兒子。《漢書.卷七六.王尊傳》:「美陽女子告假子不孝,曰:『兒常以我為妻,妒笞我。』」
稟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承受命令。《左傳.閔公二年》:「稟命則不威,專命則不孝。」也作「稟令」。
打龍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曲劇目。宋代故事戲。內容敘述包拯識出流落在外的李后;回京後,借元宵節,請仁宗觀燈於午門,並刻意演出雷殛張繼保的燈戲。仁宗問包拯,包拯答帝亦不孝,仁宗怒,以為謗己,欲斬之。宰相王延齡為包拯求免,請老太監陳琳說破當年狸貓換太子事。仁宗悟,立赦包拯,並親迎李后還朝,請罪。李后命包拯行罰,包拯乃脫仁宗龍袍,打袍以代。
律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律。
不忍戴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報怨」。父母既是我們在世上最親的人,遇到殺父仇人,豈有輕饒的道理?想盡辦法也要報仇,否則為人子女就是不孝,也就是不合禮了。這正是為何《曲禮》說:「父之讎,弗與共戴天」的理由了。這種觀念在《禮記.檀弓上》也提到:有父母之仇要報的人,是要「寢苫枕干」的。苫,音ㄕㄢ,草的意思。干是盾,也就是兵器的意思。也就是為報父母之仇,為人子女要處心積慮,睡不能安寢,隨時準備兵器,等待機會。所以「不共戴天」原本是古代儒家藉報父仇一事的觀念,來宣揚對父母之孝的重要,後來演變成一句成語,比喻對人仇恨極深。
罕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很少聽到。《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三:「如今且說一段不孝的故事,從前寡見,近世罕聞。」《紅樓夢》第一回:「果是罕聞,實未聞有還淚之說。」
大杖則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杖,重杖。大杖則走語出《後漢書.卷五二.崔駰傳》:「烈怒,舉杖擊之。……烈罵曰:『死卒,父撾而走,孝乎?』鈞曰:『舜之事父,小杖則受,大杖則走,非不孝也。』」指為人子者,恐其父失手被打死而陷父於不義,只得逃走,此不可稱之為不孝
不同天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報怨」。父母既是我們在世上最親的人,遇到殺父仇人,豈有輕饒的道理?想盡辦法也要報仇,否則為人子女就是不孝,也就是不合禮了。這正是為何《曲禮》說:「父之讎,弗與共戴天」的理由了。這種觀念在《禮記.檀弓上》也提到:有父母之仇要報的人,是要「寢苫枕干」的。苫,音ㄕㄢ,草的意思。干是盾,也就是兵器的意思。也就是為報父母之仇,為人子女要處心積慮,睡不能安寢,隨時準備兵器,等待機會。所以「不共戴天」原本是古代儒家藉報父仇一事的觀念,來宣揚對父母之孝的重要,後來演變成一句成語,比喻對人仇恨極深。
養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供養資助。《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媳婦是個病鬼,兒子又十分不孝,動不動將老身罵詈,養贍又不週全,有一頓,沒一頓的。」《紅樓夢》第二回:「外又謝甄家娘子許多物事,令其好生養膽,以待尋訪女兒下落。」也作「養膳」。
老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丈夫。《金瓶梅》第三五回:「拏銀子到房中與他娘子兒說:『老兒不發狠,婆兒沒布裙。』」《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他已無了老兒,兒子又不孝,無所歸了,可憐!可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