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4.938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孝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不孝
韓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三大抒情文之一,南宋謝枋得《文章軌範》引用安子順之說:「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陳寅恪在《論韓愈》中論及韓愈排斥佛教,「呵抵釋迦,申明夷夏之大防」。周作人對韓退之則不以為然:「講到韓文我壓根兒不能懂得他的好處」,「總是有舊戲似的印象」,「但見其裝腔作勢,搔首弄姿而已」。他在《秉燭談談韓文》又說:「假如我們不贊成統治思想,不贊成青年寫新八股,則韓退之暫時不能不唉罵,蓋竊以為韓公實系該運動的祖師,其勢力至今尚瀰漫於全國上下也」、「如有人願學濫調古文,韓文自是上選」。韓愈...
出師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常為後人引用。南宋謝枋得《文章軌範》引用安子順之說:「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有學者認為《後出師表》並非出自諸葛亮之手。陳壽修《三國志》時未收錄《後表》。裴松之注《三國志》時,引用《漢晉春秋》的說法,《後出師表》並沒有收錄《諸葛亮文集》之中,而是出於東吳張儼的默記,這顯然不合常理。而且,《後出師表》內容與正史亦有出入,如「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雲、……」即與《三國志》記載的趙雲卒年(建興七年,229年)不合。另外裏面的語氣非常沮喪:“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
澆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人情、風俗淡薄。《後漢書.卷四三.朱樂何列傳.朱暉》:「常感時澆薄,慕尚敦篤,乃作崇厚論。」《儒林外史》第一五回:「而今人情澆薄,讀書的人,都不孝父母。」
梟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梟,食母的惡鳥。獍,食父的惡獸。梟獍比喻不孝的人或凶狠忘恩的人。《魏書.卷五九.蕭寶夤傳.史臣曰》:「寶夤背恩忘義,梟獍其心。」
不義之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不正當手段所獲取的錢財。漢.劉向《古列女傳.卷一.母儀.齊田稷母》:「不義之財,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九:「總是做申蘭這些不義之財不著,申蘭財物來得容易,又且信托他的,那裡來查他細帳,落得做人情。」
飄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流浪、飄泊。《三國演義》第五五回:「念備一生飄蕩異鄉,生不能侍奉二親,又不能祭祀宗祖,乃大逆不孝也。」
扇枕溫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事親至孝。參見「扇枕溫被」條。明.高濂《玉簪記》第二七齣:「自昔年離膝下,今經三載餘,白雲回首,回首應無際。扇枕溫衾,番做個倚門倚閭。不孝兒,逆天罪,難饒恕。」《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三:「就是臥冰哭竹、扇枕溫衾,也難報答萬一。」
亂臣賊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違叛國君或父命,不忠不孝之人。《孟子.滕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唐.韓愈〈伯夷頌〉:「微二子,亂臣賊子接跡於後世矣。」也作「亂臣逆子」。
感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感動他人,使變化氣質、棄惡從善。《三國演義》第二回:「與民秋毫無犯,民皆感化。」《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五回:「這件事可小可大,果然是個不孝之子,也應該設法感化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