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25.000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呼風喚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孫覿〈罨畫谿行〉詩四首之一(據《宋詩鈔.鴻慶集鈔》引)老牯浮鼻水中歸,綵雉應媒桑下飛。蘿蔦冥冥山四起,數家雞犬煙樹裡。一支新淥漲晴溝,楊柳中間擊小舟。罨畫谿1>頭烏鳥樂,呼風喚雨不能休。 〔注解〕 (1) 罨畫谿:罨畫溪,亦名荊谿。地約當今浙江省長興縣西。以上有朱藤花,遊人競集,如在畫中,故名。清.陳維崧〈沁園春.歸去來兮〉詞:「此去荊谿,舊名罨畫,擬繞蕭齋種白楊。」罨,音|ㄢ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織布時用來牽引橫線的器具,兩頭尖,中間粗,絲束放於中空部分。《晉書.卷六六.陶侃傳》:「侃少時漁於雷澤,網得一織梭,以掛于壁。」宋.華岳〈田家〉詩:「老農鋤水子收禾,老婦攀機女織梭。」也稱為「梭子」。
藕斷絲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藕是一種常見可食的植物,它是蓮的根狀莖,橫生在水底的泥土中,肥大有節,中空有孔。因為切開來中間有細絲相連,常被用來比喻兩者表面斷絕關係,實際上卻仍有牽連。唐代詩人孟郊的〈去婦〉詩中,描寫棄婦內心的惆悵與哀怨。前四句:「君心匣中鏡,一破不復全。妾心藕中絲,雖斷猶牽連。」意思是說:夫君的心有如鏡子,破了就難以復原;而自己的心有如藕絲,藕雖然斷了,但絲仍相連。詩裡用「匣鏡」與「藕絲」作對比,表示郎心如鐵及自己的不捨。後來「藕斷絲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沒有完全斷絕關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中分、從中間分開。《漢書.卷一.高帝紀下》:「甲申,始剖符封功,臣曹參等為通侯。」
間不容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距離十分相近,中間不能容納一絲毫髮。比喻情勢危急。《文選.枚乘.上書諫吳王》:「係絕於天,不可復結,墜入深淵,難以復出,其出不出,間不容髮。」《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下》:「事機之來,急如弩箭,投機之會,間不容髮。」
一瀉千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淮南望江南:分處淮南道和江南道,隔江相對。唐太宗貞觀時代以「道」區分天下,其中淮南道與江南道中間隔著長江,以北為淮南,以南為江南。 (2) 宗英:族中傑出的人。 (3) 豁:音ㄏㄨㄛˋ,割裂、裂開。分割成二地。 (4) 吳會:指吳地,地在今江蘇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間。同「間」。《詩經.齊風.還》:「子之還兮,遭我乎峱之閒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8.接名詞後,表示時間、空間:(1) 表示在某個範圍中間。[例]言下、意下、目下 (2) 表示在某段時間內。[例]年下、時下
六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三要件,便成為原始的像形文字,這是屬於表形階段;指事已屬表意文字,它本身是從表形過渡到表意意階段的中間產物;會意自然是表意文字的主體,它是以像形為基礎而產生的;假借則已進入了表音階段,而且只有它纔是純粹的表音文字,形聲字則是了它的啟示纔產生的;但形聲字一旦產生,立即令所有造字方法失去光彩,它不但成為表音文字的主流,也成為所有文字的主流,後世新增的文字,幾乎全是形聲的天下,漢字的結構,已完全成熟,無須採用其他的方法了。」(p.42)裘錫圭《文字學概要》(1996: 151):『最早的形聲字不是直接用意符和音符組成,而是通...
樂極生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極生悲」原作「樂極則悲」。《淮南子》一書中,記錄了先秦時代孔子和弟子參觀祠廟的情形:孔子和弟子參觀魯桓公廟,看到一種叫「宥卮」的盛酒器具。孔子說:「我之前就聽說過『宥卮』這種酒器,今天終於看到了!」孔子要弟子拿水來,把水灌進「宥卮」。水灌到中間時,本來傾斜的「宥卮」就變正了,水一灌滿,「宥卮」馬上就翻倒了。孔子看了,臉色一變,藉此對弟子們做機會教育說:「從這兒可以看到『持盈』的道理。」子貢聽了便問孔子什麼叫做「持盈」的道理,孔子說:「事物發展到了極盛,就會轉而衰退;歡樂到了極點,就會產生悲哀;太陽到了正午,就會開始西下;月亮過了滿月,就會開始缺損。這也就是所謂的物極必反,因此凡事應力求合於...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