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5.852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放浪不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放蕩不羈」之典源,提供參考。 1、「放蕩」:《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武帝既招英俊,程其器能,用之如不及。時方外事胡越,內興制度,國家多事,自公孫弘以下至司馬遷皆奉使方外,或為郡國守相至公卿,而朔嘗至太中大夫,後常為郎,與枚皋、郭舍人俱在左右、詼啁而已。久之,朔1>上書陳農戰彊國之計,因自訟2>獨不得大官,欲求試用。其言專商鞅3>、韓非4>之語也,指意放蕩,頗復詼諧5>,辭數萬言,終不見用。 〔注解〕 (1) 朔:東方朔(西元前154∼前93),西漢平原人,字曼倩。武帝時,入長安自薦,待詔金馬門。後為常侍郎、太中大夫。滑稽有急智,善觀察顏色,直言極諫。曾以辭賦戒武帝奢侈,又陳農戰...
支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比喻組織中的主要人物。[例]他是本會的支柱,許多事情都得靠他才能完成。
一木難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獨木難支」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很多事情,因為太過龐大繁重,不是一個人所能完成,需要眾人共同合作一起來完成,就好像用一根木頭撐不起來的東西,如果多用幾根木頭,就可以共同把它撐起來。在《慎子.知忠》中用了這樣一個比喻︰「故廊廟之材,蓋非一木之枝也。」意思就是說,蓋廊廟那樣龐大的建築所需要的材料,不是一棵樹木上的枝幹所能完全提供的;同樣的,一個國家的治亂安危,存亡榮辱,也不是君王一個人的能力所能承擔,必須依賴其他朝臣同心協力。這就是「獨木難支」的道理。後來「獨木難支」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事情非常重大,非一人之力所能支持。在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中,另有一個關於「...
孔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很聰明。」這一句話把陳韙給難住了,半天都說不出話來。【小時了了】本來是用來稱讚小孩子生性聰明,懂得很多事情。但是因為有了後面這一句【大未必佳】,使得整個句子就變成了:小時候雖然聰明,長大了卻不一定成材。成了譏笑和輕蔑人的話了。先天雖然聰明,如果沒有後天的努力,也會變的是無用之材的,很多的聰明人反而被聰明所誤,就成了最沒有用的人。 孔融讓梨 《三字經》裏有「融四歲,能讓梨」的故事。說的是生於東漢末年的孔融,性情寬厚容上,他四歲的時候,就懂得禮讓兄長的道理。相傳有一天,有人送來一籃梨子。他的哥哥們都挑大梨子,只有他挑了一個...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怕惹是非,不願多管事。《老殘遊記》第一二回:「現在國家正當多事之秋,那王公大臣只是恐怕耽處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弄的百事俱廢,將來又是怎樣個了局?」也作「多一事不如省一事」。
心腹之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穀不有大過,天其夭諸?有罪受罰,又焉移之?」(源) 02.《五代史平話.漢史.卷上》:「今天下多事,置白承福等部落在太原,乃異日腹心之疾,不如因事圖之。」 參考詞語︰腹心之患注音︰ㄈㄨˋ ㄒ|ㄣ ㄓ ㄏㄨㄢˋ漢語拼音︰fù xīn zhī huàn釋義︰即「心腹之患」。見「心腹之患」條。 01.《晉書.卷一二三.慕容垂載記》:「苻丕窮寇,必守死不降。丁零叛擾,乃我腹心之患。」 02.《清史稿.卷二○.文宗本紀》:「惟武宣東鄉會匪有眾萬餘,蓄髮易服,有偽王、偽官名目,實廣西腹心之患。」 參考詞語︰腹心之憂注音︰ㄈㄨˋ ㄒ|ㄣ ㄓ |ㄡ漢語拼音︰fù xīn zhī yōu釋義︰猶「心腹...
桑代克的準備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憂慮,值得吾人注意。唯我們必須記住的是,桑代克的著作是在行為主義運動以前完成的,而且,其所討論的很多事物,在他以前未曾有過有系統的分析。須予注意的是在桑代克的著作中,出現一些主觀性的名詞有其重要性,但也可能是微不足道的。 舉例例如,此地所指一個行動單位準備行動只是行動的準備性或目標的導向性。利用現今的術語,我們可重述桑代克的準備律如下:1. 當某人準備做某行動,讓他去做則感滿意。2. 當某人準備做某行動,阻撓他去做,則感到煩惱。3. 當某人不準備做某行動,卻強迫他去做,則產生煩惱。一般而言,我們可以這樣說,以目標導向的...
好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喜歡多事、興造事端。《孟子.萬章上》:「好事者為之也。」《儒林外史》第四一回:「那些好事的惡少,都一傳兩,兩傳三的來物色。」
不要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不緊要、不重要。《文明小史》第三二回:「那知淘氣將計就計,拉了幾位體面商人背後去咕噥一回,無非說馮主事多事,要拿我們心疼的錢去辦那不要緊的事體!」
芝加哥學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究方法芝加哥學派採取生態學(Ecology)的觀點來剖析都市,其研究認為大部份的下層階級人士在社會諸多事件或結構中,容易遭受到打擊,如:就學環境、工作職場、社區生活,其中的諸多不順遂會造成社會解組,最終減弱了諸多社會控制場所持有的控制力量,如:學生逃離學校而失去控制;如此反而增長了犯罪與偏差行為的環境誘因,而導致地區動亂。芝加哥學派剖析都市的立基點在於都市結構,其關心的是土地使用模式、人口以及各種社會組織在城市各社區裏的分布狀況及密度。雖然都市總是看起來雜亂無章,但該學派眼裡是符合某種潛在的大規則,某些現象或動亂的發生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