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8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顛簸不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顛撲不破」之典源,提供參考。 ◎1宋.朱熹〈與張欽夫書〉其二(據《朱子文集.卷三○》引)明道先生曰:「既能體之而樂,則亦不患不能守。」須如此而言,方是顛撲不破,絕滲漏1>、無病敗耳。高明之意,大抵在於施為運用處求之,正禪家所謂石火電光底消息也,而於優游涵泳之功似未甚留意。 〔注解〕 (1) 滲漏:喻指文字、語言的破綻。 ◎2《朱子語類.卷五.性理.性情心意等名義》伊川「性即理也」,橫渠「心統性情」二句,顛撲不破!
循次漸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循序漸進」。見「循序漸進」條。01.宋.朱熹〈答劉仲則書〉:「大抵讀書唯虛心專意,循次漸進,為可得之。」
招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者〈招魂〉為楚辭中一篇作品,作者為誰,歷來有三種說法:屈原招懷王魂所作、宋玉招屈原魂所作,以及屈原自招魂魄而作,而今天深究言辭中的對象、地點後,大致抱持著和司馬遷相同的看法,以為本篇仍是屬屈原為招懷王魂而作。 內容大要所謂招魂,其實是楚國民間的一種風俗,大抵類似於台灣民間收驚之舉。屈原以此為〈招魂〉一文的基礎,並設立巫陽一角,藉其口向魂告誡,讓魂盡速返回自己的家鄉,不要往其他地方去;家鄉之外的四面八方都是災禍與恐怖。末了,屈原以一句「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作結,充分展露他對懷王及家國纏綿的忠愛之情。
相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差別。唐.劉知幾《史通.卷二.列傳》:「又傳之為體,大抵相同,而述者多方,有時而異耳。」《五代史平話.漢史.卷上》:「公之謀,與吾意暗合,可謂英雄所見相同也!」
孔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募他的文章,譽為建安七子之首,歎為"揚(雄)、班(固)儔也"(《典論•論文》)。文章以議論為主,內容大抵為伸張教化,宣揚仁政,薦賢舉能,評論人物,多針對時政直抒己見,頗露鋒芒,個性鮮明。在藝術上,文句整飭,辭采典雅富贍,引古論今,比喻精妙,氣勢充沛。現存作品只有散文和詩。《薦禰衡表》力薦青年才士禰衡,要求"令衡以褐衣召見",稱讚禰衡"忠果正直,志懷霜雪,見善若驚,疾惡若仇",盛誇他"飛辯騁辭,溢氣坌湧,解疑釋結,臨敵有餘";《與曹公論盛孝章書》引經據典,反復論證,從人情友道、宰相惜賢等方面諷諭曹操解救被孫權圍困的盛孝章,...
白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226~1306)字太素,一字仁甫,號蘭谷,元河北真定人,原籍隩州(今山西河曲縣)。自幼聰穎,善默記,早年習詩賦,後精於度曲。其詞風受宋詞豪放派影響,但亦有婉麗之作,內容多為懷古、閒適、詠物與應酬。散曲內容大抵是嘆世、詠景和閨怨之作。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合稱為「元曲四大家」。著有《天籟集》,雜劇創作有十六種,現留存者,僅剩《梧桐雨》、《牆頭馬上》、《東牆記》三種。
建構取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onstructivism)下定義並非易事,因為激進的建構論與社會建構論的主張頗為分歧。然其共同主張大抵包括:人們知識形成是主動建構而非被動接受;知識並非真理而是個人經驗的合理化;知識有其發展性並非一成不變。 對傳統教學的三項批評1.還原主義(reductionism)認為教學設計受系統理論影響,用模式簡化系統成分間的關係,然這種還原僅能解決簡單的教學問題,對於複雜的問題卻未必奏效。2.決定論(determinism)教學設計認為人類行為是可預期的,透過教學安排可決定學生的表現。但建構論以為人們以獨特的方式學習,個人無論...
龔自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半殖民地的歷史新階段。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勢力不斷加深,國內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化,“自京師始,概乎四方,大抵富戶變貧戶,貧戶變餓戶”,農民起義前呼後應,“各省大局,岌岌乎皆不可以支月日,奚暇問年歲”(《西域置行省議》)!他的思想所以特出於當世,在於他從青年時代起,即還在所謂太平盛世,就意識到這個深刻變化的時代。他對封建國家的新危機,具有一種特殊的敏感性。但他處在過渡時代的開始階段,他的思想發展是有一個艱苦、複雜和曲折的過程的。他最初自然地接受了乾、嘉以來的“顯學”即以戴(震)、段(玉裁)、二王(念孫、引之)為代表的正統考据學...
莊子哲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用」。這正是真人思想的價值所在,亦即,能以沒有「精神優越性」的天人不相勝方式,解開人的困頓與陷溺,大抵來說就是如此。
王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人物,歷來評價兩端。《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貶重於褒,認為:「其言多激……,露才揚己,好為物先,……然大抵訂偽砭俗,中理者多,亦殊有裨於風教。」。章炳麟《檢論》則褒重於貶,認為王充:「作為《論衡》,趣以正虛妄,審鄉背,懷疑之論,分析百耑,有所發擿,不避上聖,漢得一人焉,足以振恥,至於今亦尟有能逮者也。」但也說他:「然善為鋒芒摧陷,而無樞要足以持守,惟內心之不光熲,故言辯而無繼。」二十世紀後半以來,由於王充的批判性文風與唯物色彩特別受到青睞,正面的評價幾已呈一面倒的局勢。《論衡》一書,由青年寫到老年,應是他一生心血所聚。上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