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以逸待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6.《官場現形記》第一八回:「老師的事情,門生還有不竭力的嗎?但是一件,我們也只可以逸待勞,以靜待動,等他們來請教我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解、脫。如:「寬衣解帶」。《官場現形記》第八回:「新嫂嫂竭立張羅,寬馬褂,打手巾。」
不假思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ㄙ ㄙㄨㄛˇ漢語拼音︰bù jiā sī suǒ釋義︰猶「不假思索」。見「不假思索」條。 01.《官場現形記.第四九回》:「當時張太太盛怒之下,不加思索,以致有此一番舉動。」 02.《醒世姻緣傳.第八一回》:「趙啞子鋪開格眼,研墨操筆,不加思索,往上就寫。」 參考詞語︰不暇思索注音︰ㄅㄨˋ ㄒ|ㄚˊ ㄙ ㄙㄨㄛˇ漢語拼音︰bù xiá sī suǒ釋義︰沒空思考探求,立即做出反應。見「不假思索」條。 01.《斬鬼傳.第二回》:「鍾馗提起筆來,不暇思索,一會而就,果然是敲金戛玉,文不加點。」
落井下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ㄕˊ漢語拼音︰xià jǐng tóu shí釋義︰猶「落井下石」。見「落井下石」條。 01.《官場現形記.第一二回》:「他一見憲眷比從前差了許多,曉得其中一定有人下井投石,說他的壞話。」 參考詞語︰投井下石注音︰ㄊㄡˊ ㄐ|ㄥˇ ㄒ|ㄚˋ ㄕˊ漢語拼音︰tóu jǐng xià shí釋義︰猶「落井下石」。見「落井下石」條。 01.《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五回》:「這種行徑,雖未嘗投井,欲是從而下石了。炎涼之態,想來著實可笑可怕。」
紙上談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趙括,擅長談論兵法,不知變通,長平一役大敗,趙軍被坑殺四十萬人的故事。典出《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後比喻不合實際的空談、議論。《紅樓夢》第七六回:「現有這樣詩仙在此,卻天天去紙上談兵。」《官場現形記》第三一回:「畢竟書生之見,全是紙上談兵,這些營務事情,如非親身閱歷,決不能言之中肯。」
名落孫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吳人孫山應試,考中最後一名,與其同往的鄉人兒子落選。回鄉後,鄉人問兒子考中沒有,孫山回答:「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見宋.范公偁《過庭錄》。後比喻考試不中。《官場現形記》第五四回:「等到出榜,名落孫山,心上好不懊惱。」
醉生夢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明確的情況,有時會擴大到用於指稱生活頹廢消沉,如清末小說《東歐女豪傑》第三回:「你不見現在那些巴結官場的、崇拜黃金的、在溫柔鄉裡醉生夢死的人嗎?」此處所說的便是程度更為嚴重,沉湎於聲色場所中的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去、除去。如:「註銷」、「報銷」、「撤銷」。唐.駱賓王〈送吳七遊蜀〉詩:「霧銷山望迥,風高野聽喧。」《官場現形記》第四回:「黃道臺,上院銷假。」
上行下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解釋2 出處3 故事4 補充5 實例6 參考資料 解釋指在下位者效法在上位者的喜好、作為。今則用以比喻領導者的政策及所作所為都足以影響其他的人,大家都跟著效法。 出處(1)周禮天官太宰疏:「上行之,下效之。」(2)唐玄宗鶺鴒頌:「上之所教,下之所效。」(3)官場現形記第二十回:「現在幾個月下來,居然上行下效,草偃風行,兄弟心上甚是高興。」 故事春秋時代,齊景公很喜歡人家奉承他,可日子久了,那些奉承話也都聽膩了,就覺得竟沒有人指責他的過失,絕不會是他毫無過失,這現象值得檢討。有一天,齊景公歡宴文武百官,席散似後,一...
川流不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連綿不絕,往返不斷。《儒林外史》第二七回:「兩個丫頭,川流不息的在家前屋後的走,叫的太太一片聲響。」《官場現形記》第四七回:「其餘三個隨員,雖然不戴大帽子,卻一齊穿了方馬掛上來,圍著爐子,川流不息的監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