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093.7279 ms
共 7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後設認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同時,透過控制自己的思想模式,從而達至效果的學習方法。這個名詞由Swartz及Perkins發明及定義。簡單一點來講,就是對自己的認知過程(包括:記憶、perception、計算, 聯想等各項)的思考。後設認知可以分成兩大類: 顯明的 (explicit) 隱藏的 (implicit)約翰·弗拉維爾(John Flavell)被認為是「後設認知」理論的創立者,以及這個詞語的「始創人」。根據他的理論,「後設認知」可以分為「後設認知知識」及「後設認知經驗」或「後設認知規則」兩部份: 「後設認知知識」(Metacogniti...
|
角色取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角色取替(perspective taking)目錄1 定義2 角色取替發展順序3 角色取替理論3.1 賽爾門(Selman)角色取替論3.2 傅來福(Flavell)角色取替論─將角色取替能力的發展分四歷程4 影響社會認知發展的因素5 關鍵字6 參考資料 定義是指站在他人的立場來理解他人的感受與想法。分三種:1.知覺性角色取替:為個體以對方的感官知覺來考量的能力。能分辨自己所見、所感與他人不同。2.認知性角色取替:為個體以對方的思想、意圖為考量的...
|
魏氏成人智力量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試者先念一串2到9的數字,請受試者複誦。3. 字彙:以口頭或書面的方式呈現33個字詞,受試者必須定義或解釋每個字詞。4. 算數:以口語方式呈現一組通常不需要用紙筆計算的簡單問題,這項測驗是屬於推理測驗,而非數理測驗。5. 理解:主試者向受試者詢問為什麼要做特定事情?或是在特定情況下要怎麼做?等開放式問句,此項測驗是用來評估受試者理解或洞悉事務的程度。6. 相似性:主試者以開放式問句的方式,向受試者詢問兩件事物的相似性。7. 字母-數字順序:主試者呈現一連串數子與字母的的組合,受試者必須根據遞增的順序複述出現過的數字,...
|
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角(Degree)目錄1 比較角2 角度類型2.1 直角2.2 鈍角與銳角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比較角在教導角度測量之前,可先讓學生比較角度之前的關係,並且教導角的大小為角的兩邊張開的程度,因此在判斷角度大小之前,可先了解此觀點。另外也可同時介紹角的定義,所謂角為兩條射線所組成,並且可無限延伸,因此可提醒學生並非利用線段來判斷角的大小,還是依照其張開的程度。有了上述觀念後,老師可提供邊長不一的角來做為教材,讓學生先以視覺的感覺來回答問題,接著可進行剪紙的活動,將其剪下後重疊,判斷兩者間的大小關係,在此活動中,老師應多提...
|
潛在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潛在課程(hidden curriculum)目錄1 定義2 解釋3 中英文關鍵字4 參考書目: 定義係指在學校或班級教學活動中,有一些未經計劃或事先設計的活動,卻會暗中影響到學生目標達成的種種活動或經驗。 解釋潛在課程是一種非正式的、無計畫的、不明顯的學習,在學校教學活動中,例如:學校環境和組織特性、學校氣氛和文化、班級氣氛和文化、學生同儕文化、教師期望、師生互動等等,深深影響學生學習經驗和成效,但它卻是隱藏的、難以預期的,不像在「正式課程」(f...
|
六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像實物之形,就是把客觀事物的形體描寫出來」,潘重規《中國文字學》稱「象形字是描畫具體的事物的形狀」,定義中的「實物」、「具體的事物」,只是指象形字的構意,不是指象形字所代表語素或詞語的意義。例如「大」、「永」都是象形字,「大」描畫了一個把四肢盡量伸展的人的外形,此具體事物是文字的構意,但「大」所紀錄的詞語的意義〈大〉卻不是甚麼具體的實物大,而是抽象的概念;「永」描畫了水流長長的波紋,此具體事物是文字的構意,但「永」所紀錄的詞語的意義〈長〉卻不是甚麼具體的實物,而是抽象的概念。《說文解字》:「飛,鳥翥也,象形。」以鳥展翅之...
|
鑑別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定義所謂鑑別度是指試題能區別受試者能力高低的程度,採內部一致性的方式,將受試者依總分高低排列序,取極端的25% 為高低分組,然後求出高分組與低分組在每一個試題的答對率,以PH及PL表示,以「D=(PH-PL)」表示試題的鑑別度指數( item discrimination index ) 。D值介於-1.00到+1.00之間,D值愈大,表示鑑別度愈大;D值愈小,表示鑑別度愈小;D值為0,表示沒有鑑別度,可能是因為試題太容易或太艱難,使得所有人均答對或均答錯,或是題目不清;若D值為負的,表示低分組學生答對百分比高於高分組...
|
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6.做出某種說明、決定。如:「下定義」、「下結論」。
|
調查研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研究者,在工作中遭遇到之最大困難,乃在選擇或發展最適合所涉及之構念之工具,尤其是對於教育上難有明確定義之構念更是備感困擾。 三、真實事物樣本調查真實事物樣本調查(sample survey of tangibles)是當研究者想尋找大團體之資料欲進行普查時,常因所需費用過於昂貴而無法進行。此時使用抽樣,從樣本中搜集所需資訊以推論整個母群體,較為可行。若抽樣程序核試、蒐集資料方法準確、獲得之資料與研究該領域之重要問題相關,則真實事物樣本調查不失其價值。 四、非真實事物樣本調查非真實事物樣本調查(sample survey...
|
普墨克原則(Premack_principl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定義行為學派心理學家認為增強或酬賞(reinforcement or reward)乃學習歷程中最重要因素,我們學會一個反應,及是因其立即被增強。由於增強物的設置,而使個體某種反應經強化而保留的安排,稱之為增強作用。增強作用會發生擴展現象,與增強物相關連的其他增強物,也會產生增強作用。如金錢可換食物,食物是饑餓時的增強物,金錢與食物有關,故金錢也連帶產生增強作用。此擴展現象稱之為次級增強(secondary reinforcement),食物稱之為原級增強物(primary reinforcer),金錢稱之為次級增強物...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