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4.00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出爾反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宋.范仲淹《范文正公文集.卷三.錄.竇諫議錄》:「陰陽之理,大抵不異,為善為惡,出爾反爾,天網,疏而不漏。」
青出於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代大哲學家荀子寫了一篇〈勸學〉的文章來鼓勵大家多學習。學習有什麼好處呢?就像靛青是從蓼藍提煉出來,但是顏色比蓼藍還要青;冰是水結凍而成,但是溫度比水還要低。學習就像這種提煉和結凍的效果一樣。我們把一根直挺挺的木條用輮的工夫,慢慢使它彎曲,製成車輪。等它彎曲合乎規矩後,就是經過日晒乾枯也不會再復原狀了。這種輮的工夫也是學習。所以木頭要劃得直,得靠繩墨;金屬要磨銳,得靠礪石。君子就是要接受繩墨般的約束,礪石般的磨鍊,假如能廣泛地去學習,而且能時時反省自己,那就不會有什麼過錯了。後來就從荀子這段話中演變成「青出於藍」這句成語,原來是用來比喻學習的效果,後多用來比喻學生表現較老師出色,晚輩成就...
豁然開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梁書.卷二二.太祖五王列傳.鄱陽王》:「後又目有疾,久廢視瞻,有北渡道人慧龍得治眼術,請之。既至,空中忽見聖僧。及慧龍下鍼,豁然開朗,咸謂精誠所致。」
疾風勁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元前6∼西元57),字文叔,蔡陽人,漢景帝後裔。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對王莽,統一天下,定都洛陽,重新復漢室政權,為漢朝中興之主。政治措施皆以清靜儉約為原則,興建太學,提倡儒術,尊崇節義,為一賢明的君王。 (2) 霸:王霸(?∼西元59),字元伯,漢潁川潁陽人。少為獄吏,後追隨劉秀,屢立戰功。 (3) 潁川:郡名。秦朝設置,漢、晉均沿置,轄境約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等地。漢治陽翟,即今河南省禹縣治。 (4) 逝:離去。 (5) 驗:證明、確知。〔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後漢書.卷二○.銚期王霸祭遵列傳.王霸》
推心置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東觀漢記.卷一.光武帝紀》載,西漢末年,王莽篡漢,改國號為「新」,推行改革政策,卻因法令煩苛,弄得民不聊生,四方分裂。此時劉秀兄弟也以復漢室為號召,擁立劉玄為更始皇帝,加入反王莽政權的陣容。劉秀待人誠懇,擅於用兵,軍民悅服。邯鄲一役,劉秀大敗莽軍,被劉玄封為蕭王。後來劉秀又北上擊敗強大的銅馬軍以及其他的割據勢力,戰敗軍隊紛紛投降。劉秀收編降卒,原先的首領也都分派官職。但是這些首領們仍然心存疑慮,深怕劉秀終會對他們不利。劉秀看出他們的心態,就下令讓他們仍然回去帶領自己的部隊,自己只帶著極少的隨從前去巡察。降將們看到劉秀對他們毫無戒心,十分信賴,便說:「蕭王把他的赤誠之心都推移到人家的肚子裡...
得隴望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每次發兵,我的頭髮、鬢角就要白一些啊!」後來劉秀的確也消滅了據隴的隗囂和據蜀的公孫述,一統天下,重新復了漢室政權,成為漢朝中興之主,而他寫給岑彭信中的「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這句話,一方面透露出一統天下的雄心,一方面卻也透露著時勢迫人的無奈。後來「得隴望蜀」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並轉變為貶義,用來比喻貪得無厭,不知滿足。
蒸蒸日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奏表示:浙江一帶的士子已經反省自己的過錯,風氣完全改變,正在不斷地進步發展之中,請皇帝下詔讓浙江士子復參加科舉。原文中「蒸蒸日上」這句成語,用來形容事物不斷地進步發展。
精粹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llan C.Ornstein,2004) 精粹主義v.s永恆主義  精粹主義與永恆主義一致主張復基本學科為教育過程中心,強調心智的訓練,並且以教師為中心,但相異之處可歸類為以下四點(Allan C.Ornstein,2004;黃政傑,2000):永恆主義者注重古典學科,精粹主義者更願意納入現代學科。偉大的經典不只有永恆的真理,精粹主義者認為閱讀經典是因為經典有使我們適應現實的道理,吸收了某部份進步主義的觀點。精粹主義論者認為社會文化遺產中有精有蕪,而精緻的、具有真正的價值者,並不隨時間的消逝而湮滅,反而會因時間的...
含沙射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6∼西元57),字文叔,蔡陽人,西漢景帝後裔。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對王莽,統一天下,定都洛陽,重新復漢室政權,為漢朝中興之主,諡號光武。漢光武帝並無中平年號,故「中平」應為「中元」之誤;又,「中平」為漢靈帝年號,因此也有可能光武帝為靈帝之誤。 (3) 蜮:音ㄩˋ。傳說中一種會害人的水中毒蟲,形狀似鱉,有三隻腳,有翅膀,能飛,看到人就用口中所含的沙粒加以襲擊,被射中的人會生病。蜮有許多別名,如「短狐」、「射工」、「射影」、「祝影蟲」、「拘槍」、「水狐」或「水弩」等。 (4) 筋急:抽筋。 (5) 劇者:病情較嚴重的人。〔參考資料〕 ■《抱朴子.內篇.登涉》又有短狐,一名蜮,一名射工,一...
一蹶不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跌了一跤就不敢再走路。語本漢.劉向《說苑.卷一六.談叢》:「一噎之故,絕穀不食;一蹶之故,卻足不行。」後比喻遭受挫折或失敗後,無法再振作復。清.王夫之《讀通鑑論.卷四.漢宣帝》:「憚數歲之勞,遽期事之速效,一蹶不振,數十年兵連禍結而不可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