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分崩離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唐.崔祐甫〈上宰相牋〉:「孔明以分崩離析之時,事要荒割據之主,尚能弘王度,克廣德心,魚鱉咸若,引為己任。」
痛心疾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狐之戰、河曲之戰、輔氏之戰等。兩國從此斷絕往來,這些都是秦國應該負責的。雖然如此,晉國還是希望和秦國復邦交,也因顧念兩國往日友誼,才在兩年前再度跟秦國和談,訂下了「令狐之盟」,沒想到盟約才訂不久,秦國便背誓毀約。白狄和秦國都在雍州,是君王您的仇敵,但卻是晉國的姻親。君王您賜給晉國的命令說:「我們和你們一起攻打狄人。」我們晉國君顧不得與白狄的姻親關係,畏懼您的君威,接受君王使臣進攻狄人的命令。但您卻又向狄人示好,對他們說:「晉國將要攻打你們。」狄人厭惡你們的做為,因此告訴我們。楚國同樣憎恨君王您反覆無常,也來告訴我們,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酒醉或昏迷後復正常。如:「甦醒」、「清醒」。《左傳.僖公二十三年》:「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回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復。如:「回復國籍。」
困獸猶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失,是國家的忠誠衛士,怎能殺他呢?他的戰敗,就如同日蝕月蝕般,哪裡會損害他的光明?」景公於是讓荀林父復官職。典源又見《左傳.定公四年》。內容則是表述吳、楚二國對峙於柏舉,吳國的夫㮣王進攻楚軍,大敗楚軍。繼續追趕楚軍至清發時,打算再發動攻擊。夫㮣王認為受困的野獸尚且還要搏鬥,何況是人?如果楚軍覺悟既然不能免於死而一起奮戰,屆時必然會打敗吳國。因此,不妨讓先渡河的人感覺可以逃脫,跟隨在後面的人因羨慕他們,也會沒有了鬥志,所以要等楚軍渡河至一半時,才發動攻擊。果然,又再次打敗了楚軍。此處《左傳》原文也用到「困獸猶鬥」一語。後來「困獸猶鬥」被用來比喻身處絕境,仍然奮力抵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部隊、軍隊。《史記.卷一一○.匈奴傳》:「漢將軍王部出代擊胡輜重,聞單于還,兵多,不敢出。」《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上》:「昆陽即破,一日之閒,諸部亦矣。」
目無全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閒,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閒,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注解〕 (1) 解牛:分卸牛的肢體。 (2) 神遇:從精神去接觸事物。 (3) 官知:感官知覺。知,音ㄓ。
泱泱大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力強盛、氣度宏的國家。[例]處理國際問題時應有泱泱大國的風範,莫在枝節上鑽牛角尖大作文章。
枯木逢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乾枯的樹木遇上了春天,又復了生命力。語本敦煌變文《㠠山遠公話》。後用「枯木逢春」比喻雖處於絕境卻重獲生機,或劣境忽然轉好。
武則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疏勒)自垂拱二年(686)起為吐蕃所占。武則天不甘心失土,乃于長壽元年(692)遣王孝傑等大破吐蕃,復了四鎮。武則天還非常重視著述,召學士先後撰成《玄覽》、《古今內範》、《青宮紀要》、《少陽政範》、《維城典訓》、《紫樞要錄》、《鳳樓新誡》、《孝子傳》、《列女傳》、《內範要略》、《樂書要錄》、《百寮新誡》、《兆人本業》、《臣軌》等書。她另有《垂拱集》、《金輪集》等著述。她崇佛教、建寺院、築明堂、造天樞、鑄九鼎,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她晚年好大喜功,生活奢靡,耗費大量財資和勞力。寵愛男妾張昌宗、張易之兄弟,二人狐假虎威,作...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