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別創新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墨守成規
解題策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力。 延伸或一般化問題幫助學生學習比求得答案外更多的解題經驗;考慮結果或過程能適用其他場合狀況,或形成規則或通則程序。 態度傾向傾向(disposition)指的是學生擁有關於數學的態度及其信念。學生們有關他們自己做數學的能力,以及瞭解數學本質的信念,對於他們如何處理問題以及他們最後是否能解題成功,具有重大的影響。學生們關於數學的態度(喜歡、不喜歡及偏愛)是幾乎和他們的信念一樣重要的。 態度的目標 能力上增加自信與信念在他們做數學的能力上,發展學生們的自信和去正視處理不熟悉的作業。 期待去試及堅持改善學生對不熟悉問題努...
成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已成規律的條文。《魏書.卷八二.常景傳》:「案如經禮,事無成文;即之愚見,謂不應服。」
郭耳堡的道德認知發展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郭耳堡(Kohlberg’s Moral Cognitive Development)認為道德的發展代表個體自我與環境互動,認知結構經過同化、調適所產生的新平衡結果。其使用晤談、呈現道德情境兩難故事給兒童的方式,設計問題了解受試者面對情境採取的行動,進而建立道德發展「三期六階段論」。第一期是道德成規前期,又分為兩個階段,一是獎賞懲罰階段,兒童會服從權威、避免懲罰。第二階段是相對功利取向階段,兒童道德觀是互惠概念,所謂公平概念就是你為我做事、我為你做事。第二期是道德循規期,又分為好男、好女階段,兒童的善意行為就是要取悅他人...
達權通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墨守成規,視情況應變。元.鄭光祖《㑳梅香.楔子》:「此章大意,說士君子雖則要達權通變,亦須審己量時,不可造次。」也作「達權知變」。
符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相同、一致。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徵聖》:「夫鑒周日月,妙極機神,文成規矩,思合符契。」
篤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深愛、厚愛。《晉書.卷六七.溫嶠傳》:「僕才輕任重,實憑仁公篤愛,遠稟成規。」
團體盲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且自認做了一個很好的決策。 對於班級經營的主要啟示 一、危機處理預演 教師在班級經營此領域不能墨守成規,誤以為以前這樣作沒事就永遠不會有事。而應該跳脫內團體、外團體的框框,針對可能出現的偶發狀況,預演像是學生緊急意外事故之類的危機處理模式。 二、學生團體盲思之心理分析 以下四點團體盲思之心理分析是值得教師去反思學生為什麼會有「超乎預期的言行」:1.個性弱化和責任分散:有團體做掩護,因不必對自己行動負太多責任,而容易盲目。2.歷程損失和團體壓力:有能力成員在團體中地位低,其意見不被重視,且害怕別人批判,人微言輕乾脆沉默...
並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車並排行進。引申同時存在。晉.陸機〈演連珠〉五○首之五:「五侯並軌,西京有陵夷之運。」南朝梁.任昉〈為范始興作求立太宰碑表〉:「故太宰淵、丞相嶷,親賢並軌,即為成規。」
一成不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一經形成即不可改變。參見「一成不變」條。《明史.卷三一.曆志一》:「夫天之行度多端,而人之智力有限……惟合古今人之心思,踵事增修,庶幾符合。故不能為一成不易之法也。」後用來比喻墨守成規,不知變通。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