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狗尾續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都與身份不相稱。 相似詞新不如故、每下愈況、駢拇枝指 相反詞漸入佳境、倒吃甘蔗、後來居上 例句他的文章獨樹一幟,外人不敢狗尾續貂,接續其未完成的著作。
天馬行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才思奔放,文筆豪邁。引申有灑脫自由、不著邊際之意。[例]這篇文章雄奇變化有如天馬行空,可見作者的想像力十分豐富。
青出於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代大哲學家荀子寫了一篇〈勸學〉的文章來鼓勵大家多學習。學習有什麼好處呢?就像靛青是從蓼藍提煉出來,但是顏色比蓼藍還要青;冰是水結凍而成,但是溫度比水還要低。學習就像這種提煉和結凍的效果一樣。我們把一根直挺挺的木條用輮的工夫,慢慢使它彎曲,製成車輪。等它彎曲合乎規矩後,就是經過日晒乾枯也不會再恢復原狀了。這種輮的工夫也是學習。所以木頭要劃得直,得靠繩墨;金屬要磨銳,得靠礪石。君子就是要接受繩墨般的約束,礪石般的磨鍊,假如能廣泛地去學習,而且能時時反省自己,那就不會有什麼過錯了。後來就從荀子這段話中演變成「青出於藍」這句成語,原來是用來比喻學習的效果,後多用來比喻學生表現較老師出色,晚輩成就...
懷才不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懷有才能卻際遇不佳,不受重用。《喻世明言.卷五.窮馬周遭際賣䭔媼》:「眼見別人才學萬倍不如他的,一個個出身通顯,享用爵祿,偏則自家懷才不遇。」
悲天憫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德宗時,有個叫陽城的人擔任諫議大夫,主司規諫天子的職務。他學問很好,飽讀詩書,卻不常發言。當時與他同朝為官的韓愈看不過去,認為以他的學識,應該多給予皇帝意見,作好諫官的職務。於是寫了〈爭臣論〉這篇文章,譏諷陽城沒有盡到職責。陽城當時看了並不以為意,但後來大臣裴延齡誣陷忠良,陸贄等人遭到罷黜。陽城便上疏指責裴延齡,論述他的罪狀,替陸贄等人申訴,並極力阻止德宗任命裴延齡為相。由此看來,韓愈的這篇文章應當發揮了功效。〈爭臣論〉整篇文章採設問法,假設有人問關於陽城的問題,韓愈再一一解答,表述自己對陽城的看法。陽城和一般官員不同,他高中進士後,反而隱居在中條山,不出來作官。很多人仰慕他的學問與情操,前...
恍然大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盡歡而罷。 〔注解〕 (1) 裴公:裴休(西元791∼846),字公美,唐孟州濟源人。曾官宰相,善文章,工書,以歐、柳為宗。 (2) 立命:立刻下令。 (3) 爵:古代一種飲酒的器具。形狀略似雀,下有三隻腳。
孤陋寡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禮記》為十三經之一,大概是孔子弟子及其後學所記。本為許多關於「禮」的單篇文章,西漢戴聖從中選取四十九篇編訂成書,世稱「小戴禮記」,成為現今通行的版本。其中的〈學記〉篇,論述了學習的方法,以及教學為師的道理,與〈大學〉篇所講述的內容,可說是互為表裡,自古以來甚為學者所推重,直至今日,書中的道理仍然深具價值。這段文字,說明了古代大學中進行教育的正確方法,應該在一切的問題與邪念萌發之前,就用禮節加以禁止約束,這樣就叫做預防。而利用學生接受教育的時機,給予教導,就是合於時宜。不超越學生的程度而循序漸進的施行教育,就叫做合乎順序。讓學生互相觀察而學習彼此的長處,就是觀摩、切磋。這四種方式,就是促使教育...
退避三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隋唐演義》第四六回:「徐懋功道:『弟前往寨中晤劉文靜兄,盛稱吾兄文章經濟,才識敏達,世所罕有。今日到此,弟當退避三舍矣!』」
殫精竭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教各方面的弊端提出改革意見,大聲疾呼統治者應以天下之心為心,以百姓之欲為欲。而為表明冒死獻言之心,文章起始處先提了漢代朱雲的事跡。朱雲為西漢人,成帝時上書求見皇帝,當著眾臣之前,斥責以帝師升任丞相的張禹為佞臣。成帝大怒,命人將朱雲拖出去,但他死命地攀著殿裡的欄杆,即使欄杆折毀,仍大聲地說出諫言。事過之後,有人要更換折斷的欄杆,成帝命人將其保留,用以表彰這位忠貞剛直的臣子。白居易藉此事讚美皇上有納諫之心,更明言臣子有直諫之務,故云:「賤臣得不有犯無隱,以副陛下納諫之旨乎?殫思極慮,以盡微臣獻言之道乎?」意指皇上既有納諫的心,為人臣者當然一定要竭盡心力地提供建言,不可有所隱瞞。後來「殫精竭慮」這...
咬文嚼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在詞句上斟酌推敲。[例]這篇文章過於咬文嚼字,反而使重心模糊。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