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6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文書、書籍。如:「文牘」、「連篇累牘」。《後漢書.卷六二.荀淑傳》:「所見篇牘,一覽多能誦記。」
|
經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具重要性,可以作為典範的書籍。[例]博覽經典、曠世經典
|
資訊科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工具等。電腦和網際網路的普及以來,人們日益普遍的使用電腦來生產、處理、交換和傳播各種形式的資訊(如書籍、商業檔案、報刊、唱片、電影、電視節目、語音、圖形、影像等)。在企業,學校和其它組織中,資訊科技體系結構是一個為達成戰略標的而採用和發展資訊科技的綜合結構。它包括管理和技術的成分。其管理成分包括使命、職能與資訊需求、系統配置、和資訊流程;技術成分包括用於實作管理體系結構的資訊科技標準、規則等。由於電腦是資訊管理的中心,電腦部門通常被稱為「資訊科技部門」。有些公司稱這個部門為「資訊服務」(IS)或「管理資訊服務」(MIS...
|
因陋就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陋就簡」原作「因陋就寡」。秦時焚書坑儒,只留下醫藥及卜筮之書,其餘書籍幾乎付之一炬。漢興之後,朝廷為了復興文化,一方面廣蒐經書的斷簡殘篇,一方面也請年老學者口述經文,以當時通用的文字「隸書」記錄下來。漢武帝時,魯恭王破壞孔子故居,在牆壁中發現了由秦前文字所寫成的經書。哀帝時,劉歆又於祕府校書時發現了其他的古文經書。因為使用的文字不同,所以用隸書寫成的經書被稱為「今文經」,而由秦前文字寫成的經書則稱為「古文經」。兩者的經書雖同,但內容實有出入,且兩派學者的治學研究態度更是大相逕庭,今文經學者偏重微言大義,被朝廷視為標準,由博士學官講授;古文經學者則偏重於名物訓詁,流傳於民間。因此兩派學說時見...
|
百科全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工具書。搜羅重要資料,分門別類,用簡明文字敘述,以方便查索取閱。或取程度體裁相關的科學書籍若干種,彙刊為一編的書籍,皆稱為「百科全書」。百科全書與中國類書的觀念相似,但類書編纂以集前人之見為主,而百科全書則每條完整,將原始本末,完全敘出,使讀者可以得到有系統,較完整的概念。
|
易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料研究。1973年,湖南長沙的西漢馬王堆出土了將近完整的、公元前二世紀的《易經》、《道德經》和其它書籍,是現存《易經》的最早版本,並包含了以前一直被認為是孔子所著的〈繫辭傳〉上、下,但並不包括《十翼》其它的部分。當代的學者懷疑周文王、孔子並非《易經》的作者,部分學者更認為六十四卦的概念比八卦更早形成。學者比較過長沙馬王堆出土的《易經》和周朝的鐘鼎文之後,認為《易經》不可能是周文王所著,最可能的成書日期應是西周後期,大約公元前九世紀末。現時一般認為《易經》並非任何一個傳說或歷史人物的著作,而是西周時期占筮用的文字編纂而成...
|
說文解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文解字》,簡稱《說文》,是一部中國東漢許慎編著的文字工具書。《說文》全書共分540個部首,收字9,353個,另有“重文”(即異體字)1,163個,說解共用133,441字,原書分為目錄一篇和正文14篇。原書現已失落,但其中大量內容被漢朝以後的其他書籍引用,並有北宋徐鉉於雍熙三年(986年)校訂完成的版本(稱為“大徐本”)流傳至今。宋以後的說文研究著作多以此為藍本,例如清朝的段玉裁注釋本。目錄1 作者生平、書名由來及撰寫背景2 體制3 內容編排4 評價及貢獻5 資料來源 作者生平、書名由來及撰寫背景許慎,字叔重,汝南召...
|
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量詞。計算函套或包裹書籍的單位。《南史.卷二二.王曇首傳》:「何承天禮論三百卷,儉抄為八帙,又別抄條目為十三卷。」《新唐書.卷八四.李密傳》:「以蒲韉乘牛,挂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
|
著書立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寫作書籍,以成一家之言。《儒林外史》第三五回:「莊尚志允令還山,賜內帑銀五百兩,將南京元武湖賜與莊尚志著書立說,鼓吹休明。」
|
淵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精深廣博。[例]他總是手不離卷的閱讀各類書籍,所以學問非常淵博。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