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0.957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文化回應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切的學習資源與機會。3.利用與學生有關的經驗來組織與說明學習內容,確保學習的意義性、關聯性、重要性與有用性。4.為學生建立支持學習的社群(包括家長、同儕與社區),提供資訊讓家長了解教師的教學與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協助學生學習的策略。5.告知學生利用自己的先備知識、經驗與技巧來進行學習,並使教學與學生的學習式態相容適配。6.以真誠尊重差異,建立正向及支持的學習環境。7.重視每位學生的意見,籲勵學生自主決定,營造社會正義、民主及公平的教室氣氛。8.重視個人增能、正向自我效能、自我價值感與社會重建的信念。9.重視差異性與共同性。...
功能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淵源2 理論概要3 關鍵字4 參考文獻 淵源功能(function)一詞在於社會學家通常是有下列兩種用法:一、 功能係指『有用』的活動:社會學中指的有用的活動,表示此一活動對於個人、群眾或社會具有需求之滿足的功能,因此功能論認為,社會裡的一切活動都是由該社會中的需求所決定或創造的。二、 功能係指有關『維持』體系均衡的活動:在此一說法中,社會上所有制度均是由社會體系所制定產生的,因此所有存在的社會制度,必然對其社會體系的維持有所助益。當代功能...
仰人鼻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會餓死,根本沒有自行生存的能力,為何還要將土地讓給他?」但怕事的韓馥根本聽不進去,不管多少人勸他都沒有用,最後還是將位子讓給了袁紹。後來「仰人鼻息」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依靠他人生活。亦用於比喻看別人的臉色行事,不能自主。
幼兒行為改變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簡便易行,只要稍微用點心思就會做。雖然難免有挫折,人類的個別差異很大,從「社會平衡論」或「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觀點而言,整個社會是常態的,由形形色色的人組成,各有所長,各司其職,各安其所。有的人是小柴棒,有的人是大棟樑,小柴棒如何能成為大棟樑?只要適材適所,社會就能平衡,又何必強求?孔子弟子三千,成德達材者不過七十二而已。過去教育重視精英教育,今日教育兼顧英才與通才,責任與壓力加重,因此要善用教育原理方法,相信行為改變技術對今日教育有所裨益。
品頭論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談論婦女的容貌姿色。亦比喻對人事的挑剔。如:「光是品頭論足、挑三撿四、說空話是沒有用的。」也作「品頭題足」。
一貧如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貧如洗」原作「一貧似水」。如果一個人的身上像被水洗過一樣,什麼都沒有,自然是非常貧窮。在所引典源宋.王鎡〈山居〉詩中,詩人便形容自己在山中隱居的生活「雖是一貧清似水」,物質生活很匱乏,但肯定沒有官府派的徭役纏身,所以他十分滿意這樣的生活。後來又有用「一貧如洗」形容人的身上就像被水清洗過一樣,什麼都不剩下,也是引申做非常貧窮的意思。如元.關漢卿《竇娥冤.楔子》:「小生一貧如洗,流落在這楚州居住。」《紅樓夢》第四七回:「你知道我一貧如洗,家裡是沒的積聚的,縱有幾個錢來,隨手就光的,不如趁空兒留下這一分,省得到了跟前扎煞手。」都是這種用法。
翻雲覆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衍生出玩弄手段之意,如元.喬吉《揚州夢》第四折:「你不合打鳳牢龍,翻雲覆雨,陷人坑阱。」到了近代,又有用以比喻男女間床笫之事,如《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四:「當下三人捏手捏腳,一直領到宜笑姐自己房中。連餐花姨也留做了一床,翻雲覆雨,倒鳳顛鸞,自不必說。」
適性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習態度,增進學習興趣與效果(三)採用腦力激盪術、發現學習、探究訓練等方法促進思考能力的發展天生我材必有用,不放棄任何一位學生,縱使學習落後,趕不上老師的教學進度,只要不斷有向上求進的意志,在老師提供的學習環境之下,把個人的優勢顯現出來,以致獲得某方面的成就,進而肯定自己的地位與價值。相關教學資源(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result.jsp?st=all&keyword=%E9%81%A9%E6%80%A7%E6%95%99%E8...
一塵不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僧那禪師》。內容則是表述僧那禪師的生平事蹟,他告誡弟子慧滿修道除了要能苦行外,還要能明本心,苦行才會有用。而要能明本心,就要隨時注意自己的心性所向,不要迷失。這樣心靈就會常保明亮,而不會有一點斷續間隔。後來「一塵不染」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人品純潔,絲毫不沾染壞習氣。也用於形容非常乾淨,一點灰塵都沒有。
氣急敗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壞,跑回營來。」 在這幾個例證中,「氣急敗壞」都是用來形容狼狽慌張的樣子,但今人在使用這個成語時,亦有用於形容惱怒的樣子,如:「他前來請求幫助,不料被拒,於是氣急敗壞地走了。」就是這個意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