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採生折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採取生人的精魄,並分割其肢體,而以法術合藥詐斂錢財的邪惡行為。《清會典事例.卷八○四.刑部.刑律人命.採生折割人》:「凡採生折割人者,凌遲處死。」
術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法術
智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智慧謀慮。《荀子.榮辱》:「德性致厚,智慮致明。」明.方孝孺〈深慮論〉:「非智慮之所能周,非法術之所能制。」
興雲布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興起烏雲,布施甘雨。比喻法術高明。《孤本元明雜劇.南極登仙.第二折》:「小聖東海龍神是也。奉上帝敕令,管領著江河淮濟,溪洞潭淵,興雲布雨,降福消災,濟渡眾生。」也作「興雲作雨」。
神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法術
吹毛求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吹毛求疵」之典源,提供參考。 #《韓非子.大體》古之全大體者,望天地、觀江海、因山谷。日月所照,四時所行,雲布風動,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亂於法術1>,託是非於賞罰,屬輕重於權衡2>;不逆3>天理,不傷情性;不吹毛而求小疵4>,不洗垢而察難知5>。不引繩之外,不推繩之內;不急法之外,不緩法之內。守成理,因自然。禍福生乎道法,而不出乎愛惡。榮辱之責在乎己,而不在乎人。 〔注解〕 (1) 法術:戰國時代法家所謂「法」與「術」的合稱,亦可統指法家的學術。法,指國家規定賞罰的律令。術,指君王統御臣下的方法、策略。 (2) 權衡:稱量輕重的工具。比喻為衡量事物價值的標準。權,秤錘。...
放達不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替自己申訴、爭辯。 (3) 商鞅:西元前390?∼前338,姓公孫,名鞅,戰國時衛國人。少好刑名法術之學,初為魏相公叔痤家臣,後入秦為相,說服秦孝公推行新法。秦國富強後,受封於商。用法嚴苛,樹敵眾多,孝公卒,被車裂而死。亦稱為「衛鞅」。 (4) 韓非:?∼西元前234,戰國時韓國諸公子之一。喜刑名法術之學,而歸本於黃老,口吃而不善辯說,與李斯同受業於荀卿。曾以書諫韓王而不見用,於是發憤著書五十餘篇,號為《韓非子》。文章峻嚴峭深,集法家之大成。後秦王攻韓,韓王遣非使秦,為李斯所譖,下獄而死。 (5) 詼諧:談話風趣、幽默。 2、「不羈」:《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列傳.鄒陽》是以聖王制...
巫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神祕法術信仰。藉祭儀舉行符咒的活動,而達到對超自然力的控制,或產生特殊的超自然效果。
五里霧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五里霧中意思:本指東漢張楷施法術所製造的雲霧,後比喻迷離恍惚的情境。出自:漢書.卷三十六.張霸傳
鎮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術或符咒等方法鎮壓邪魔或鬼怪。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